“交响乐赏析课”的学习总结与心得一、各个时期的音乐(17世纪至今)1.巴赫赋格(1685年-1750年)赋格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创作形式,。
它运用模仿技法:首先在一个声部上出现一个主题片断, 然后在其他的声部上模仿这个片断, 这时演奏主题的声部演奏与新的声部相对应的乐句, 形成各个声部相互问答追逐的效果。
所以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就巴赫的赋格曲而言,我们既能看到典型的赋格曲结构、调性布局、写作技法的范例;又能看到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用特殊的、“非常规”的写作形式所结构的作品。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第一册No.1 的这首赋格,正是这类作品中最典型的范例之一。
赋格曲作为一种严格的、有一定法则和写作程序的乐曲结构形式,其表现出来的严格模式在人们看来是必须要遵守的、不可被打破的。
但是,在巴赫的这部赋格曲创作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赋格结构形式与写作形式。
[1]赋格曲在巴赫的创作中得到高度发展, 精密完善的思维、深邃的哲理巧妙的构思, 是赋格曲大师或赋格曲的终结者。
赋格曲是复调音乐在一个主题上构成多声部对位效果的一种体裁, 声部的重叠是其魅力所在。
巴赫把和声与复调有机结合, 主题在后来出现时, 可以扩大节奏、缩小节奏, 或采用反向和逆进的进行。
赋格也是一种模仿复调音乐, 形式比较复杂。
赋格开始时, 一个声部先单独演奏出一个富于特征的短小旋律;接着, 另一声部把主题移高五度或移低四度来模仿, 好像是主题的答句。
原来演奏主题的声部, 这时演奏和答题相结合的对比旋律。
[2]2.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风格(1750年—1820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的第五个分期。
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法国百科全书派正是身体力行地要以先进的哲学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黑暗愚昧的社会。
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音乐艺术中,古典主义的几代大师,则探索了富有理性和逻辑的庞大的音乐构思形式,最终使情感在其中得到适度的完满表现。
音乐家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愉悦性、易解性和动人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
在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下,欧洲形成了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时期。
社会改革的同时,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艺术,特别是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倾向。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行将灭亡的社会,法国大革命敲响了旧社会政体的丧钟,也预示了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
这个时期的音乐领域古典风格也逐渐表现为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上朴素精炼,表达形式上多以严谨和谐的形式来表达淳朴真挚的情感。
海顿(1732年—1809年)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莫扎特(1756年-1791年)莫扎特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有智慧的音乐家。
这位早熟的神童仅仅有35年的短促生涯,却在众多音乐领域里获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这与海顿漫长的探索历程形成鲜明对比,莫扎特去世后海顿才写出他最重要的《伦敦交响曲》。
然而在年龄、个性上存在差异的两位作曲家却相互敬重,他们艺术上的互补推动了古典风格的发展。
莫扎特音乐创作领域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主要受海顿的影响,他题赠给海顿的六首《海顿四重奏》体现了他与这位前辈的亲密关系,莫扎特在交响曲形式上受益于海顿,较少创新,但是后期的作品,特别是后三部交响曲在情感揭示的深度、音乐形式及紧张与松弛对比处理的完美方面,已经超过了海顿。
莫扎特最有特色的器乐体裁是协奏曲,特别是他在维也纳时期,为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创作的一批钢琴协奏曲。
他在巴洛克协奏曲的三乐章格式基础上,运用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原则,独奏钢琴与乐队更富有戏剧和交响性效果。
莫扎特以其敏感的才能,在其他音乐体裁中都有不同凡响的手笔。
他的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晶莹剔透。
而作为一个旋律大师,他也不乏音乐的结构感。
莫扎特尽管有一些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甚至悲剧性,但他的多数作品是纯真、亲切、阳光明媚的。
莫扎特生活的世界充斥着烦恼和阴暗,然而从他笔下涌流出的音乐却是一种升华的,具有古典美的艺术。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与海顿、莫扎特不同,在维也纳贝多芬过着一种更为自尊的、有保障的艺术家生活。
贝多芬虽与贵族保护人往来,但人格是完全独立的。
他不再需要像海顿、莫扎特那样,为了保护人或约定者的特别需要而仓促地写作。
贝多芬是发自内心而创作,为理想中的广大听众而创作。
贝多芬有前辈音乐家们未曾有过的广博的社会阅历。
他身处欧洲最为惊心动魄的政治变革时期,生气勃勃的社会新阶层及其思想,鼓舞、培育着他成为一位具有社会参与精神的艺术家。
贝多芬的作品数量比海顿和莫扎特少,他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的,构思一部作品,捕捉到一个理想的乐思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比前两者更富有个人独创性。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
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古典交响曲体裁和奏鸣曲式的音乐形式,然而他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充实丰满了这些音乐形式体裁。
贝多芬的交响性思维和音乐激烈狂暴的气势,大大扩展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昔日人们对这种纤巧、细腻的宫廷娱乐乐器的印象。
贝多芬是音乐艺术的解放者,他以自身的才能和魅力改变了音乐家必是身穿宫廷仆人号衣的屈辱的历史。
他摆脱了音乐为上流社会娱乐装饰的因袭传统,使音乐艺术从一般美的境界进入到崇高的境界,从而在人类文化思想史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完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引路人,更是这个时代的音乐巨人。
舒伯特(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他就是弗朗茨·舒伯特。
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
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
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
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3.浪漫主义音乐价值(1830年—1900年)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
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时代式微。
浪漫主义音乐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浪漫主义是对人文主义价值的延伸,是对“人”的价值的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在文艺创作上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但其主旨精神是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把人文主义精神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反对原来固有神权精神,而浪漫主义虽然提倡回到“中世纪”并且经历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洗礼,但浪漫主义却是对人文主义的延伸,它所提倡的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以及个人情感的主观表达,正是对于人文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新的解读,也是对人文主义人权的新的尊重。
其次,浪漫主义是对艺术表现能力的新型扩展,为艺术创作提供给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表现手法。
古典主义的创作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其固有的创作规律,使得很多艺术作品呈现出呆板的模式,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思想发展。
浪漫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原有的艺术创作模式,艺术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而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运用夸张、对比等新型创作技法,创作出更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最后,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赞颂使得人们开始真正的关注自然,以自然为一种精神寄托,并且对文艺创作中的“自然状态”有引导作用。
4.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一个音乐流派。
它的形成与东欧、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有关。
随着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进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国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
加上西欧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的影响,民族乐派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是指与民族文化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关的作曲乐派。
该乐派具有明确的民族意识,主张在西欧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采用本民族固有的音乐语言或题材,重视民间音乐等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表现本民族的愿望、性格和风土人情,反映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它在题材方面有下列四类内容。
1、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人民反抗异族的侵略和压迫,反抗封建暴政,颂扬民族英雄、歌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赞美祖国瑰丽的山河及人民的生活风俗,表现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直接抒发作者的生活体验及内在的感情; 4、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民族阶级斗争。
在艺术风格上,民族乐派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及艺术技巧相结合,使音乐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由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