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基础知识

水处理基础知识

水处理基础知识1、原水: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2、澄清水: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基本上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

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浊度: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单位用表示。

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能引起胶粒产生凝结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电导率: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

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什么是水的含盐量: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

11、沉淀: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

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

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分离的方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与水的比重不同,借重力沉降或上浮的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

化学沉淀是在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析出沉淀。

12、“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水质介于上水(饮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间),这也是中水得名的由来,人们又将供应中水的系统称为中水系统。

13、什么是有机物污染: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等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

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4、什么是浓差极化:反渗透在运行状况下,膜表面盐类被浓缩,同进水中的盐类之间存在浓度差,若浓水流量小,流速低时,高含量盐类的水不能被及时带走,在膜表面会形成很高的浓度差,阻碍了盐分的扩散,这种现象叫浓差极化。

15、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是水样过滤后在103-105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

单位。

16、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17、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5,单位。

18、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

19、什么是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的方法。

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20、气浮法: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

使其视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浮生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

21、什么是吸附: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22、什么是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

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2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题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4、什么是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25、什么是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26、什么是污水回用: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如何规定第一类污染物:《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排放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中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一类污染物共有13项,不分建设年限,不分行业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低于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8、第二类污染物:是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的污染物(共56项)29、列为国家考核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氰化物、酚、油、汞、铬(以六价铬计)等六种。

30、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水流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的容积与处理进水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H表示。

31、什么是固体停留时间:是生物体(污泥)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即污泥龄。

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泥总量与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d表示。

32、溶解物:是水样过滤后滤过液蒸干的残余固体量。

溶解物含量与悬浮物含量两者之和即为总固体量。

33、总需氧量():是在900度高温下使有机物燃烧所耗去的氧量。

34、指示剂:是滴定分析中,通过改变颜色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35、何谓水垢?何谓水渣?其区别是什么?水垢: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水渣: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

区别:水渣比较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部分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牢固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36、总有机碳():是在触媒参与下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从而求出水样的总有机碳量,用以间接表示有机物含量。

37、值:用以表示水的酸碱性,当7时,水呈中性,<7时,水呈酸性,>7时,水呈碱性。

38、反渗透:在浓溶液侧外加一定压力,此压力超过渗透压,浓溶液中的水就会向稀溶液侧流,使得浓溶液更浓,这一过程叫反渗透。

39、什么是的回收率:回收率就是的产水与的给水的百分数。

40、什么是的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进水电导-产水电导)÷进水电导41、什么是污染密度指数:测定的是标准压力和标准时间间隔内,一定体积水样通过特定微孔膜滤器的阻塞滤,它表明了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

亦称污染指数。

42、超滤: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透过法分离技术。

借助于压差,利用孔径小于21微孔滤膜过滤,从水中分离大分子物质或分散极细的悬浮物。

43、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的质量,常用或表示。

相应地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称。

44、污泥容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1g干污泥所占的污泥容积(以计)。

亦称污泥指数。

45、污泥沉降比(30):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46、污泥龄(θC):污泥龄指将曝气池内的全部污泥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单位为d。

47、什么是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

单位是5/(·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8、什么是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5/(M3·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9、过滤是指液体通过适当的多孔物质层,将液体中的浮游物及其他物质去除的方法。

给水预处理所使用的过滤法有:砂滤、多介质过滤、叠片式过滤、高效纤维过滤、微滤、超率及活性碳过滤等。

问答部分:1、降低酸碱耗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保证进水水质;(2)保证再生质量,延长制水量的周期;(3)保证再生液的质量、纯度,严格控制再生操作规程;(4)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正常。

2、胶体能存在于水中的稳定性原因有哪些?(1)胶体表面带电;(2)胶体表面有水位层;(3)胶体表面吸附某些促使胶体稳定的物质。

3、使用助凝剂有何目的?1)改善絮粒结构,使其颗粒长大,强韧和沉重;2)调整被处理水的值和碱度,使其达到最佳混凝条件,提高混凝效果;助凝剂本身不起混凝作用,但能促进水中杂质的混凝过程。

4、混凝的基本概念?由于水中存在的胶体颗粒是带负电荷,他们间同性相斥,同时又在水中不断做“布朗运动”极为稳定,不易下沉,当加入适量混凝剂后,水中的微小胶体颗粒就能脱稳,产生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絮状物迅速下沉,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

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水的:如加水解产生()3胶体,当在6.5-7.5时溶解最小,混凝效果也好;2)水的碱度:当碱度不足时,混凝剂在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使值下降,混凝效果也下降;3)水的温度:当温度低时水的粘度大,水解速度慢,絮粒形成缓慢,且结构松散,颗粒细小不易沉淀;4)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6、碳酸化合物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与值有何关系?1)当值≤4.3时,水中只有2(游离);2)当值=8.3-3.4时,98%以上的都是3- ;3)当值>8.4时,水中没有27、炉内水处理的目的?1)防止锅炉本体及附属系统水、汽在运行中积聚沉积物和腐蚀。

提高锅炉的传热传导效益。

2)确保蒸汽质量,防止汽轮机部件结垢和腐蚀,在保证水质条件下,减少锅炉的排污损失,提高经济效益8、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使水产生离心力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把泵壳和吸水管都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叶轮外缘,并汇集到泵壳内,经涡形泵壳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水管吸进叶轮。

叶轮不停地旋转,水就不停地被甩出,又不断地被补充。

这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9、锅炉的排污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锅炉的排污方式有:(1)连续排污;(2)定期排污。

连续排污:是连续不断的从汽包中排出炉水。

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锅炉水中的含盐量和含硅量过高排去一些细小或悬浮的水渣。

定期排污:是排出水渣,一般排污点设在水循环系统的底端;排污时最好在锅炉低负荷时进行。

10、什么是树脂的再生?树脂经一段软化或除盐运行后,失去了交换离子的能力;这时可用酸、碱或盐使其还原再生,恢复其交换能力,这种使树脂恢复能力的过程称为树脂的再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