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清单一活动历程柏拉图的政治活动1.(1)背景:①社会环境:伯罗奔尼撒战争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②家庭环境:出身贵族家庭,为其提供了最理想的教育环境。

(2)活动:①关心城邦:青年时代对政治产生兴趣,关注城邦局势的发展。

②政治构想:希望雅典实行类似斯巴达那样的政体,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

③对民主政体的成见:苏格拉底之死,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社会活动(1)学习:从20岁起,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2)游历:在外游历12年,考察各地的制度风俗,与各地学者接触,很快成为知名的哲学家。

清单二柏拉图的思想成就理念论和理想国1.理念论(1)主要主张:①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②理性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虚假、残缺而变幻。

③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实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深化认知]理念论是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

柏拉图将他的唯心论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理想国”学说。

2.理想国(1)主要主张:①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

(2)实践:在游历叙拉古时,他试图将年轻的僭主阿启泰改造成他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但没有成功。

(3)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可以得到启发。

[深化认知]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柏拉图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清单三柏拉图的教育成就柏拉图学园1.概况(1)建立: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了学园。

(2)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3)生源:学园的学生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4)课程:学园开设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5)教法: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2.地位及影响(1)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2)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

[深化认知]柏拉图学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成为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强调思想独立。

探究点一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史料探究]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答案]主张:德治(或为政以德、仁)。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答案]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使国家(人类)实现安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

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答案]相同: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结论形成]比较柏拉图和孔子的异同点文化教育创办学校历史影响在东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探究点二柏拉图思想的评价[史料探究]材料一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其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答案]关系:政治家首先应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

目标:建立理想国。

这一目标不能实现。

材料二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

(2)简单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答案]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平等教育。

[结论形成]柏拉图思想的评价(1)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

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什么理性和感性世界,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并不是先天固有的。

(2)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虽然“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人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3)教育思想: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其创立的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体现在“探索人的理性”上。

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A.道B.理C.理念D.物质解析:选C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故B项错误;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理念,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构成世界的是物质,故D项错误。

2.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这里主要是说()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解析:选D从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思想影响巨大,故D项正确。

3.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

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解析:选A B、D两项明显不对,应排除,C项说的有道理,但不能说明最本质的共性。

而A项更能体现这三者共性的实质。

4.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解析:选A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项正确。

5.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解析:选B材料主要说明借东西要还这种“美德”有时候也可能做坏事,用于杀人,所以人们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不能盲从,故B项正确。

6.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

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

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解析:选C柏拉图认为社会存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制定了法律,这些法律是针对问题而设立的,却让那些没有问题的哲学家也遵守,因此,强调了对这种不合逻辑政治的一种不满,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我屡次在梦里听到一个督促我的声音,叫我做诗,和文艺女神结交。

我生怕疏忽了自己的责任,想知道个究竟。

我且说说我的梦吧。

我过去常做同一个梦。

梦是各式各样的,可是说的总是同一句话。

它说:‘苏格拉底啊,创作音乐!培育音乐!’我以为这是督促我、鼓励我钻研哲学。

我生平追随的就是哲学,而哲学是最高尚、最优美的音乐。

”——《柏拉图对话集》材料二《苏格拉底之死》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柏拉图的作品有何特点?材料一所说的主人公是谁?(4分)(2)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除上述因素外,柏拉图成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还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作品形式和内容即可看出是对话形式。

第(2)问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可以看出柏拉图反暴政的思想。

第(3)问主要结合柏拉图的生平经历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人物: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因不能容于雅典新政权恢复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3)柏拉图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游历各地,广泛考察各地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与各地学者进行广泛接触,为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知识基础。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

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

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

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