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现代散文阅读技巧教案

最新现代散文阅读技巧教案

二、高考散文阅读考察重点
1、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2、筛选、归纳整合信息;
3、赏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或效果;
4、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5、语言风格鉴赏;
6、拓展延伸。
明白考什么,做到针对性强。
三、表现手法
1、使用修辞——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2、象征——如《白杨礼赞》,或者一些童话作品,可以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
B 学会补充
C 追问原因和结果。
D 分析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E 解读出比喻义。
F 性质不变
7、赏析作用与效果题答题方法:
三个方面:内容上、结构上、主题上
(1)内容上: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写?
(2)手法: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语言是不是很美很有文采?有什么作用?
(加套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修辞,增加了文采,增加了生动性。引古诗,增加了书卷气,增加了文采,增加了古典气息(韵味),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例如:《想北平》、《故都的秋》
5、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
6、句子的含义答题方法:
A抓关键词,把关键词各个击碎,换一种简单易理解的说法,用浅显的语言把深刻的句子讲明白。
13、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大主题,或者揭示生活哲理。
术语和概念的掌握是基础。
四、散文阅读的方法
1、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这条线索:不宁静——寻求宁静——得到宁静——失去宁静。
课题
现代散文阅读技巧指导教案
课时
3-5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就是作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类型,复习教材中的散文。
2、能分析散文的线索,把握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3、能体会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凝炼、干净、富有哲理的特点。
3、托物言志——如《爱莲说》,也是含蓄曲折地传达思想情感。
4、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
5、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以呼应,能够使后面情节在前面有照应,不出现虚假现象。
6、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7、虚实结合——眼前的描写是实,以前的回忆是虚;实际的存在是实,想像的情景是虚;现实的景象是实,引申的层面是虚……。好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人和事,充分显示文章的主旨。
8、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3、进入散文的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例如:《荷塘月色》
4、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有点文章感情很复杂,我们还要理解其多元的情感。
看是否用了双关。
(3) 看“句子”:
a、从整句、散句的角度看
b、长句、短句的角度看
c、常句、变式句的角度看
d、从修辞的角度看
(4)看语言的风格
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
豪迈雄奇、 沉郁顿挫、 本色平实、朴素无华、朴素自然、清新自然、清新隽永
清新明丽、 明白晓畅、 华美绚丽、婉约细腻、委婉含蓄、幽默俏皮
语含讥讽、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生动形象……
(3)结构上:承上启下了吗?为……做铺垫吗?和……呼应了吗?对比衬托了吗?
(4)主题上的作用(为作者表达情感服务)
结构上的作用如:
A、题目(物象)——鲜明有趣,引起兴趣,统领全文,点明主旨。
B、行文中多次出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表达主旨。
C、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分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看“字”: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
a、哪些字用得好,有什么意义。
b、用这些字的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什么特点
c、表情达意(神)
(2)看“词”:看是否用了连绵词,双声,联绵词,叠韵,叠词
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什么特点
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
4、能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5、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能体会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凝炼、干净、富有哲理的特点。
2、能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内容、方法、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回忆高中阶段课本中的散文,并作分类: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9、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0、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开门见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直入主题,或者直接摆出论点。
12、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阅读要抓住神。
语言的考察时重点也是难点。
掌握一定答题方法与技巧是必要的。
五、复习课内散文
1、《故都的秋》
(1)第1自然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他这样做的原因是?
D、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E、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注意:所有内容为中心主旨服务。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