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总分:14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60.00)1.广义教育(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解析:2.教育目的(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
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 解析:3.教学(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学是指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其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
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培养世界观、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③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教学不仅在促进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讲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 解析:4.德育(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解析:5.学习动机(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
按照不同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奥苏贝尔则将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这三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
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
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学习活动,而且还控制着学习的进程,并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改善学习行为。
)解析:6.知识(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反映深度,可分为反映事物外部属性的感性知识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知识;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思维的知识;按其来源,可分为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从总体上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就是指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现代教育特点。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
现代教育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特征。
(1)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仅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等,还包括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它是一种基本教育,要满足人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参与社会、参与决策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2)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指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也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培养。
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
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
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均质化”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
) 解析:8.简述班主任素质。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班主任工作繁多而辛劳,责任重大,应该具有以下素质:(1)高尚的思想品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班主任应有高尚的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为人师表。
(2)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应该坚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都有自己的前途,即使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只要对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能把他转变好。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曲折,顽强耐心地工作,从而收获辛劳的硕果。
(3)家长的心肠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家长对待孩子一样,兼严父与慈母二任于一身。
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培养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毫不放过。
(4)较强的组织能力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善于计划和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在工作中表现出魄力,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前进。
(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班主任需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一般来说,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班主任,往往与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打成一片,便于开展工作。
(6)善于待人接物班主任为了教好学生,要与家长、任课教师、校外辅导员和有关社会人士联系和协作,因而要善于待人接物,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解析:9.简述科举影响。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科举制的实行,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它不但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而且也是我国封建教育的指挥捧和重要管理手段,具有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属性,对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制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1)积极作用①选士任官大权由朝廷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制;②科举制向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士人开放了人仕的门径,有效地笼络了广大知识分子,加强了统治基础;③使官员队伍可以有效地补充新生力量,为国家的运转增添了生机活力;④规范了广大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促进了思想的统一;⑤使人才的选拔较为公正客观;⑥加强了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国际交流。
(2)消极作用①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②科举具有极大的欺骗性;③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总之,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科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所以科举从一开始,就不断遭到批评,但科举毕竟从根本上适应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的需要,所以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