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讲义(定稿)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讲义(定稿)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讲义)
——刘纪超一、固体废物的特征、危害和现状
(一)概念
①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②固态废物是指具有一定形状、体积,占一定空间的物体,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产垃圾和危险废物等。

③半固态废物是指一些未纳入废气、废水管理范围的高浓度液体或混状物质,如在工业生产建设中产生的污泥、废油、废溶剂、废沥青,以及在城市生活和其他生活中产生的下水道污泥、厨房垃圾、人畜粪便等。

--(引导看固体废物图片)
(二)来源
1.工业固体废物
2.生活垃圾
3.危险废物
(二)特点
1.数量大:最大固体废物生产国——美国。

种类多:来自各行各业,复杂多样,有固态废物、半固态废物。

产生源广:来自农业、工业、生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会产生。

2.具有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双重性质:废物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产生废物走私、废物贸易。

3.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通常是比较缓慢的,具有长期潜伏性,且一旦造成污染危害,又往往难以清除。

固体废物先进入土壤,分解到大气、水体,通过食物链,粮食饲料到动物,再通过动物到人体。

4.可运输及跨国间转移:发达国家吧固体废物运往发展中国家,到国外转嫁污染
(三)危害
固体废物危害环境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固体废物会因堆放而占用土地以及造成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一旦进入大气或水体,便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或水污染;严重影响城乡环境卫生,进而对人体健康形成威胁。

此外,固体废物如果堆存、处置不当,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引导图形解释固体废物先进入土壤,分解到大气、水体,通过食物链,粮食饲料到动物,转化成产品,再通过动物到人体。

(四)固体废物处置
1.基本原理
2.处置方式
(五)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现状
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大,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已超过60亿吨。

目前,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率相当低(一般只有30%,医疗垃圾处理率仅有10%),是简单地堆放,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而污染土壤和大气。

据粗略统计,全国每年固体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可利用而又未充分利用的废物资源价值约达300亿元人民币。

废物如果成为资源,可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

——引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图形示例
二、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立法
☆概况:1995年10月30日八届人大第十六次常委会上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于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相比较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晚了10年。

近年来,城市、农村废物不断增多,过度包装问题日益严重,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较棘手,成分复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04年第一次修改,2005年正式施行。

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基本原则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三化”原则。

“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①减量化: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能源,使固体废物不产生和少产生;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②资源化:已产生的固体废物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循环、再利用或用为另一种生产的原料,简而言之,就是对固体废物的再利用,变废为宝,处理固体废物达到的最好的效果;
③无害化:通过各种处理、处置方式使固体废物安全、无污染地进入环境,这是对资源化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对固体废物无法利用的妥善处理处置。

2.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原则。

从产生、收集、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实施一体化管
理。

由于固体废物在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危害,因此,必须对其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实行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监督管理,提出污染防治要求。

3.对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

根据固体废物的种类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应规定不同
的污染环境防治措施。

如对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环境防治采取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而对危险废物则规定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4.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生产者责任延伸:产品包装的强制回收、终止、变更时的责任)
(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一般规定(查看具体制度)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
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止的具体规定:
a.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

--
b.公布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的名录。

c.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2.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
a.统筹安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促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产业化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社会服务体系。

b.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

c.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d.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清洁能源。

e.净菜进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

f.合理安排收购网点,促进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

3.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种)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具有危险性,是指具有放射性、腐蚀性、毒害性、传染性、易燃性、易爆性。

a.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黑名单制度):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引导浏览危险废物名录
b.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引导查看危险废物标志符号
c.危险废物许可证: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d.危险废物代为处置制度。

e.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以原料为名,进口危险废物的,不管是否造成危险后果,都可以处以刑事责任(走私废物罪)。

f.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防范与应急: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