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卷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卷

浙江省2018年11月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行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

完成1、2题。

1.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A.社会资金B.科学技术C.通讯信息D.自然资源2.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①便于知识交流②促进分工协作③节约运输成本④集中处理废弃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 D 2. A【解析】该组试题以创意产业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集群的优势,试题难度适中。

【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因素是对创意产业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B错误。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发达的通讯更加便于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等,因此都对创意产业有较大影响,A、C错误。

创意产业一般需要的原料较少,因此自然资源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小,D正确。

【2题详解】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使得一定区域内集中大量的相关或相似企业,便于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工协作,因此①②正确。

创意产业运输量小、产生废弃物少,③④错误。

故选A。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

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

四大地区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

故选A。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4、5题。

4.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高一低一高”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四国中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答案】4. D 5. A【解析】【分析】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4题详解】“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

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5题详解】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

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

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

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煤炭气化利用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变。

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

完成6、7题。

6.煤炭属于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7.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6. B 7. A【解析】该组试题以煤炭气化利用为背景,考查能源类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说,试题难度较小。

【6题详解】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

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

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

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D错误。

【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①正确。

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②错误。

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③正确。

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④错误。

故选A。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第8题。

8.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RSB.GPSC.GISD. VR【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

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简称RS 。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图1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9、10题。

9.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甲 ②一丙 ③一乙 ④一丁 B.①一乙 ②一丁 ③一甲 ④一丙 C.①一丙 ②一甲 ③一乙 ④一丁 D.①一丁 ②一乙 ③一甲 ④一丙10.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9. C 10. C 【解析】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9题详解】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

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

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

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

故选C 。

【10题详解】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

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因此C 正确。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我国科尔沁草原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11、12题。

1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1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 B 12.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试题难度较小,理解教材内容可做出回答。

【11题详解】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

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12题详解】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

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

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

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

故选D。

【点睛】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不同,防治措施也不同,概括来讲是“因地制宜”四个字。

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选择往往要考虑区域的水分条件的差异,在水分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而特别干旱的地区只能采取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

再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内蒙古东部应减少水井数量,而一些河流沿岸地区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因此荒漠化的防治类问题不光要答出具体措施,更要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措施。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A.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1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A.西北风的影响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D.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13. B 14. D【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

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

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14题详解】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15、16题。

15.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6.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答案】15. C 16. C【解析】【分析】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