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调查小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每年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难上作文课。
在多次的作文教学中都感到作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班级人数度多的时候,作文批改就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一次批阅所花时间长达一个星期,费力、费神、费时而不讨好。
批改完后,学生一扫而过,对学生一点作用都不起,老师还累得半死,怎么办?怎样才能在短的时间内,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使老师教的轻松?因而,我申报该课题,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
现将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二、调查对象
五年级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16年4月
四、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共发342份,收回有效问卷342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写完作文后,是否主动修改作文
问题1、写完作文后,你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选项A.每次都修改B.很少修改C.爱修改
百分比20% 69% 11%
(二)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原因
(三)
学生不喜欢自改作文的原因分析
(四)
学生对自改作文的分析
(五) 你是否认为自改作文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帮助 问题 2、你自改作文的原因是
选项 A.老师要求的(或家长要求的) B.已养成了习惯 C.对修改作文很有兴趣 D.掌握了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为了把作文写得
更好 百分比 56% 15% 6% 24% 8% 问题 3、你不喜欢自改作文的原因是原因有:(可多选) 选项 A.写作知识贫乏,基础差 B.嫌麻烦,认为没有必要 C.习惯举手
了 D.不知怎样 修改,不知从何下手 23%
百分比 81.9%
57.6% 14.4% 30% 问题 4、自改作文时,你是怎样修改的?(可多选)
选项 A.看有无错字 B.看标点用
的是否恰当 C.看词语用的是否准
确
D.看句子是否通顺 E.看条理是否清楚 F.看内容是否具体 百分比 76% 26% 63% 38% 2% 4%
问题
5、你认为自改作文对你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吗? 选项 A.每次都修改 B.很少修改
C.爱修改 百分比 57%
35% 8%
(六)你认为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七)
学生对修改符号和修改符号的种类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明显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一、大多数同学对主动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平时教师没注意充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情感。
第三、学生没有掌握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大多数学生只是从有无错别字,词语用的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上修改,这样修改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是不够的。
第四、学生对习作的修改符号由于课本上没有专门的讲解,学生掌握还不够多,掌握好还有一定的难度。
那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针对以上的原因,开始潜心探索、研究,总结一些有效的修改习作的对策。
五、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统计我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明确修改要求,教给修改符号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到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充实,语言问题 6、你希望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选项 A.老师示范,指导方法 B.同学间互改 C.自己多改 D.家长指导 F 、多进行改作比
赛
百分比 63%
43% 33% 2% 2% 问题
7、你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多少种类的修改符号 选项 A.知道五种修改符号的 B.知道8种修改符号的
C.知道10种以上修改符号的 D.知道少于三种修改符
号的 百分比 68%
22% 6% 4%
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
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通”再求其“好”。
第二步:通过集体学习,了解修改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上,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教给学生集中修改习作的方法。
如:
(1)诵读法。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
”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作文写好后,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的删、增、改。
(2)请教法。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
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
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第三步:集体修改作文,关键在引导。
让学生参与习作批改,首先必须以教师精细的批改作示范,为学生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础。
也就是说先要老师示范引路。
具体做法是:
1、把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有选择的选出几篇,贴在教室的四面墙上,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他们随时翻阅、随时欣赏,品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习作各一篇,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2、教师把全班同学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习作或习作片段选出来,抄在小黑板上,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讲评,进行详细地批改,同时结合学过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习作批改前后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反馈信息。
第四步:小组修改作文,适当给予指导。
通过老师的示范批改,学生对批改习作的各个环节有了印象, 这时放手学生自改,学生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指导的过程。
先把各种能力搭配好的每4个同学分为一组,让他们共同批改一本习作。
第五步:同桌修改,关键在“扶”。
训练学生自评自改习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从教师的示范引路,到学生独立批改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台阶,拾级而上,
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习作不待老师改的境界。
我又设计了一个“扶”的过程,让同桌合伙完成一篇习作的批改,同桌同学按照已经掌握的几种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交流,共同商讨,把握不准的请教老师,改得尽善尽美后签上大名。
同样老师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第六步:独自修改作文,关键时刻要放手。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步步训练,掌握了批改习作的方法,有了一点批改习作的能力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自批改了。
到了这一步,我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后不急于上交,而是反复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至少改3遍,然后同桌互改,最后自愿组合批改誊在习作本上的习作。
独自批改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就可以长期受用,享用终身。
在所有的修改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比做记号,要暴露修改过程,让我了解其思维变化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习作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
一般要求学生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
因此,要求学生书写时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看懂,切不可乱涂乱改。
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讲评、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同样,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反思习作的修改过程,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我修改习作的信心与能力。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中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高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可见,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可以这样说:不会修改作文也就不会写作文,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学生亲自修改作文时,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可以在反复动脑修改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思维,使表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受益。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长期训练,逐步培养。
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修改,让每一个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附: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调查问卷
学生是否会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调查问卷
时间:2016年4月 20日
1.写完作文后,你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A每次都修改 B 很少修改 C 不爱修改
2.你自改作文的原因是:()
A 老师要求的(或家长要求的)
B 已养成了习惯
C 对修改作文很有兴趣
D掌握了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E为了把作文写得更好
3.你不喜欢自改作文的原因是:()
A写作知识贫乏,基础差 B 嫌麻烦,认为没有必要
C不知怎样修改,不知从何下手
4.自改作文时,你是怎样修改的?()
A 看有无错字 B看标点用的是否恰当 C 看词语用的是否准确
D 看句子是否通顺
E 看条理是否清楚 F看内容是否具体
5.你认为自改作文对你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 没有帮助
6.你希望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A老师示范,指导方法 B 同学间互改 C自己多改 D家长指导 E多进行改作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