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弈赤道圈

博弈赤道圈

博弈赤道圈:与国际名企同台竞技
——地质录井一公司开拓印尼市场十年侧记
印度尼西亚,赤道上的“千岛之国”,早在100年前就已经进行油田开发,其石油商务、技术等方面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是最国际化的石油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中分得一羹,只能依靠能力、技术和水平。

印尼有203家油田,几百个区块,更是云集了世界各地知名的录井公司多达24家和二百余套录井设备,然而,这个年钻井数为800余口的国际化石油市场,却仅能有七十余套录井设备处在工作状态中,平均一套设备一年仅有三四口井的工作量,狼多肉少、竞争激烈是每家录井公司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002年,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搭乘中石油的大船出海,在印尼扎下了根,此时,印尼项目部仅有1套设备、4名中方人员进行录井施工,面对连投标入围都没有资格的局面,他们从零开始,未雨绸缪,积攒力量。

渐渐地,印尼项目部有了转机。

2010年,他们中标了中海油的录井项目,录井设备从一套增加到两套,发展的势头有了上升的趋势。

在录井过程中,录井人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给甲方地质监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甲方监督说:“明年海上要有招标,你们一定要来参加招标。


时间转眼到了2011年年初,3份标书摆在项目部经理刘涛的面前,有的合同时间长达两年,在当地录井行业来看也是相当大的一块“肥肉”,对于印尼项目部来说,从借船出海到现在,这是自主开辟市场过程中难得的机遇,弃之可惜,而若拿下来,人员、设备却不够,怎么办?
权衡之中,项目部副经理高志说:“经理,只要你能拿下来,我们就能干出来。

”同样的消息也传回远在大庆的地质录井一公司,公司领导回复:只要能拿下,要人、要设备都没有问题。

5月份,中标消息传来,仅仅过了一个月,人员、设备全部配备到位,至此,印尼项目部外闯市场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随后的日子里,项目部又中标两处区块,录井设备增加到了8套,中方人员从4人增加到15人,录井地点从陆地到海上,到去年年底,项目部总产值从最初42万美元增长到100万美元。

十年拼搏努力,十年苦心经营,录井人每一步都走的充满艰辛。

一年365天,为开拓市场,刘涛有340多天是在印尼度过;一年12个月,录井队队长张栩岽却连续近半年时间在两支录井队间周折;每当录井设备在海上钻井平台安装时,只要踏上甲板,副经理柴保平、高志的眼睛就闭不上,什么时候设备安装完成调试完毕,才能勉强睡个囫囵觉;在巡井的过程中,副经理孙宁军连续打了三四天吊瓶才回到驻地。

一份标书300多页,全是印尼文,里面的各项条条款款、技术规定都要吃透,一边翻译一边解读,忙到后半夜两三点钟对与录井人来说是常有的事儿。

当地雇员对大庆录井的印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现在,在与同行业交流的过程中,一提到自己是为大庆录井工作时,那语气中透出的自豪感让录井人倍感欣慰。

作为目前中石油惟一一家参与海上录井的大庆录井公司,今年,在印尼市场与国际录井行业的巨头们竞争中,录井人打破常规录井业务,瞄准高端,将地化录井、实时传输等特色技术和顶尖技术到当地市场,并另辟蹊径,向当地油田企业提供地质监督服务,提升技术附加值。

曾经的苦、累与坚守,换来了项目部在印尼市场的大突破。

5月3日晚上,一个越洋电话打到刘涛的手机上:“加拿大石油公司录井项目的受标通知函已经下来。

”这意味着,今年6月份,又将有一套录井设备从大庆启程运往印尼市场,建功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