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教案(三)区域发展差异

必修三教案(三)区域发展差异

必修三教案(3)区域发展差异一、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1.据图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盐碱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角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交通运输比较发达比较发达,河航运发达对外开放开放程度相对落后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2.据图2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围辽、冀、京、津、鲁、、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省、市、自治区黑、吉、、晋、豫、皖、鄂、湘、赣9个省、自治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10个省、市、自治区自然特征濒临海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条件较好,气候条件优越,多位于河流下游距海近,地形以高原、平原、丘陵为主;能源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距海较远,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矿产及水能资源丰富;干旱和高寒地区广地位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位于中国腹地,起承东启西的作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优势条件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高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河航运为主70%的国界线,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资源前景可观;其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存在问题能源、原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长江中下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发展方向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3.如何分析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①气候差异的形成②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③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④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文综,40(2) 以跨区域地理事件为线索,如“一带一路”、某交通线等,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1.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2.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1)分析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和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文化、历史等(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1.区域特征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其解题流程为:(2)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其解题流程为:(3)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自然地理对人文地理的影响,其解题流程为:2.区域特征类试题答题模板2.人文地理特征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题型二区域特征差异分析类区域特征差异分析类题目以区域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多采用比较法。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

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课后练习(2017·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高度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4~5题。

4.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 )A.东部—甲B.中部—乙C.西部—丙D.西部—甲5.图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B.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C.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D.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2017·一模)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

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

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完成6~7题。

6.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7.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下图中A、B两地区都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主产区。

据此完成8~9题。

8.A、B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及成因是( )①A地区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②A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③B地区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④B地区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A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水源充足④土质黏重,土壤肥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17·检测)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某国不同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和夏半年(5月至10月)耕地播种面积占本地区耕地总面积比重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左图中Ⅰ、Ⅱ两区域比重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11.图中Ⅱ地区冬、夏半年比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市场D.劳动力(2017·六中模拟)卤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卤虫卵是高档观赏鱼和名贵虾、蟹的良好活饵料。

结合下面两湖泊周边区域图,回答12~13题。

12.艾比湖与马拉开波湖相比,卤虫养殖条件更优越的是( )A.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与海洋连通,盐度高,周边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B.艾比湖。

因为该湖属陆咸水湖,且气候干旱,盐度高C.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对外交通便利,离美国近,市场广阔D.艾比湖。

因为该湖水域广,离边界线近,且对外交通便利13.艾比湖和马拉开波湖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B.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C.旱灾洪涝频发D.大气污染水污染(2017·中学一模)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