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E201005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E201005

北京林业大学试卷考试科目: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姓名班号成绩1、试述我国森林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

(20分)分布规律:我国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有:(1)热带季雨林:分布于海南岛、台湾南部、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3)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4)寒温带针叶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

每两种森林类型之间往往还存在过渡类型。

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1.人均资源占有量小。

人均有林地面积0.113公顷,人均有林地蓄积量7.9立方米,不及世界人均83立方米的1/10。

2.林业用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

有林地的利用率仅为50.05%,而德国、日本等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利用率都在90%以上。

3.林地分布不均匀,影响了多种效益的发挥。

林地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西北地区很少。

土地面积占全国32.2%的西北地区,有林地面积仅占全国的6.7%,活立木蓄积量为全国的7.7%;在东南部又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则分布较少。

由于西南地区的森林大多位于崇山峻岭或高深峡谷之中,交通运输困难,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而且90%是成、过熟林,虽然活立木蓄积量较高,但可采资源量少。

中国森林的这种分布格局,造成“北材南运”与“东材西运”,即增加了木材的生产成本,又削弱了森林的总体防护功能。

4.森林管理粗放,生产力低下。

中国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76.5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15.5立方米的66.2%;人工林生产力则更低,平均每公顷蓄积量33立方米。

中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熟林资源日趋减少,可采资源少,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任务仍很繁重;对森林资源利用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继续实行限额采伐。

主要特点:(一)资源类型多主要指的是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我国地域辽阔,960万km2的国土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的特点。

全世界木本植物2万余种,我国有约8,000余种,有世界木本植物种类的40%,其中乔木有2,000多种。

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约有30个属,300多个种,总面积达340多万hm2,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

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5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

如果详细划分类型则更多。

在众多的森林资源类型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观赏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

例如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有银杏、红豆杉、漆树、橡胶树、红木、杜仲、桑树、茶树等。

世界主要的食用油产树种有150个,我国就有100种左右。

此外,还有众多鲜果品种、天然香料、饮料等树种。

许多树种资源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为我国所特有。

例如水杉、银杏、红豆杉、杜仲、珙桐等。

另外还有更多的稀少树种。

(二)资源总量多、人均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5年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资源面积总量排名第5位,林木总蓄积排名第7位。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的22%,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3.9%,平均每人的森林面积只有0.112hm2,是世界平均水平0.64hm2的约1/6;人均蓄积量我国为8.6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71.8m3的1/8。

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三)分布不均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省区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省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见表2—6至表2—11)。

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hm2,这主要也是由于人口少所致。

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71.8m3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m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还反映在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衡上。

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远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域,不仅增加了经营利用森林的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森林资源的直接保护,降低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我国日渐兴盛的与森林有关的旅游、文化、休憩等也由于森林距离遥远而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和费用。

(四)森林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

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的林分低龄化上。

全国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2/3以上,在用材林中,尤其是在老的国有林区已接近无成熟林可采伐的状态。

从区域林区状况分析,森林资源低龄化的倾向更为严重。

例如东南部丘陵山地林区,幼、中龄林面积占80%以上,近熟、成熟林蓄积只有约40%,距离正常情况下的60%~70%相距甚远。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各材种比例不合理。

最突出的方面是用材林比重大,占64.6%,而其他林种比重少,特别是防护林少,只有13.9%。

薪炭林占2.9%,特用林占2.9%,比例也是偏少的。

像我国这样的少林国家,森林资源总量原本就少,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防护林少则更加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从区域情况看,有的地区林种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明显。

例如,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北京又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周边地区的防护林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五)林地生产力低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2个方面,一是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二是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

蓄积生长量是我国蓄积资源增长的主要途径,每年新种植林木的蓄积所占比重很少。

尽管全国林分林木的平均生长率可达3.98%,但由于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只有78.1m3,蓄积生长量只有约3m3。

如果我国林分蓄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114m3,则每公顷年蓄积生长量将达到4.5m3,比现实的增长50%。

林分生长率在全国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南方各省、自治区自然条件好,中、幼龄林比重大,生长率较高,多数在6%以上;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西南的云南、四川、西藏蓄积生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在南方生长条件好的省、自治区重点发展用材林,是解决我国木材供给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林业用地的利用率,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较低是林地生产力低的另一个方面。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2.57亿hm2,其中有林地只占59.8%,1.34 亿hm2(由于台湾省的森林资源统计方式不同,下面的资料不包括台湾省的森林资源。

)其余的40.2%中,无林地0.47亿hm2,占22.2%;灌木林地0.34亿hm2,占13.4%;疏林地0.72亿hm3,占2.8%;苗圃和未成林造林地共0.47亿hm2,合1.8%。

从中可以看出,无林地和疏林地有0.64亿hm2,占林业用地的25.0%。

世界上林业国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美国等有林地比重都在90%以上,与此相比,我国的林业用地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

(六)人工林多,质量不高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人工造林绿化,我国的人工林与世界各国同期人工林相比,数量是最多的。

现有人工林面积0.47亿hm2,占有林地的30.4%,其中国有18.9%,集体林占81.1%。

这些人工林已成为全国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工林的质量较低。

质量低的主要表现,第一是人工造林合格率低,80年代中期只有55%,90年代中期只有87%;第二是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蓄积10.1 亿m3,仅占森林蓄积量的10.0%,平均每公顷只有35.0 m3,与天然林每公顷91 m3相比还有教大的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除了许多人工林正处于幼龄、中龄林阶段外,主要是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林成活以后,后期管理跟不上,成活而未成林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比较保护生物多样性基于伦理学的考虑与基于经济学的考虑两种途径的利与弊,并提出您的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张。

(20分)主要特点: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

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

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

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

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

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

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

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

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

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

保护生物多样性基于伦理学的考虑:近代以来,人类对于大自然和其他物种采取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坚持认识世界的中心和最终目的,人的价值是世界运转的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