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知识梳理与练习
知识要点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11年4月, 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性。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 ”。

2.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下列不属于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
A.镇南关起义
B.苹浏醴起义
C.安庆起义
D.秋收起义
3.在绍兴秋瑾故居,可以看到1979年8月宋庆龄为秋瑾纪念馆所题的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在辛亥革命中,秋瑾与徐锡麟一起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 )
A.苹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4.郁慕明曾在黄花岗烈士墓向先烈敬献花圈,在致祭后说,新党要通过祭奠先烈,“寻找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此“浩然之气”是指 ( )
A.为变革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B.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为革命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D.为振兴民族工业不畏艰难的精神
5.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的墓顶是自由女神像。

这说明黄花岗起义 ( ) A.使民众广泛接受了《人权宣言》 B.建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 C.从本质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回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材料中的“是役”是指哪一次起义?该起义是谁领导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知识要点二:武昌起义
7. 年10月10目晚, 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 为都督。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

8.“大清朝,改中华,人人都把小辫割,”这首民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能让我们联想到()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10.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11.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是()
A.各地的农民军
B.参加革命的湖北新军
C.由同盟会会员组成的革命骨于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政治上的大解放”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文的发腰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次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辛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黄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D
3.B
4.C
5.C
6黄花岗起义。

黄兴。

这次起义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7.1911 武昌黎元洪辛亥革命
8.C 9.B 10.C 11.B 12.A 13.C
14.(1)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柱会进步。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极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2)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