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地沟油
摘要:针对地沟油这个严重的问题,减小这些危害已势在必行。
变废为宝,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或采用高科技,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制造矿物剂,甚至生产乙醇、沼气。
关键词:地沟油分类危害现状变废为宝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地沟油”之蔓延。
我们生活在满是地沟油的环境,大量的地沟油被运回餐馆“重新利用”。
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有必要关注,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征管力度,并实行有效政策,真正实现地沟油的再利用,变废为宝,从而杜绝地沟油现象。
1 地沟油的现状和危害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
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肛肠专家解释,“地沟油”确实是人们健康的大
敌,尤其是对人们的肠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力。
地沟油还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引发强烈腹痛,甚至可能导致胃癌、肠癌。
2 地沟油的分类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过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3 各国针对政策
(1)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法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5号)。
2010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专项部署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整治与管理工作。
(2)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回收来的废油中立刻加入蓖麻油以防重新被食用。
此外还有对食品卫生非常苛刻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
(3)德国每桶泔水都有“身份证”,英国专设废油垃圾桶,新西兰所有泔水先粉碎。
4 变废为宝新技术
4.1 地沟油可生产生物柴油
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从废弃的动植物油中成功提炼出了生物柴油,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
据专家介绍,地沟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
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
这两项关键技术可以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
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有良好的环保性,柴油车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
技术人员在研究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课题过程中,发现如何从隔油池垃圾中提炼出废弃油脂是阻碍课题发展的一个难关。
经过对地沟油特性的研究,技术人员在模糊数学与生物化
学指导下,开发出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隔油池垃圾处理装置。
首先在地沟油中加入破胶剂,迅速破坏胶体,降低隔油池垃圾黏度,废油浮到表面。
地沟油分成3层,上层为油品,中层为细小颗粒的淀粉、蛋白质与油品组成的混合颗粒,面食颗粒与一些蔬菜残渣沉入水底,面食颗粒与蔬菜残渣中不含油。
这是由于破胶剂与水、废油在面食中进行竞争吸附,破胶剂与面食是强吸附,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水与油品。
为测试破胶剂对油品、水与面食吸附的影响,采用先将分离出的面食真空干燥,然后将油品、水加入,发现在破胶剂存在的情况下,水的吸附减弱,面食不吸附油品。
这说明破胶剂改变了油脂与水在面食中饱和吸附的比例与方式,降低了水、油脂与面食的相互作用。
同时,破胶剂中含有的变性蛋白质可以吸附隔油池垃圾中的蛋白质,使蛋白质迅速凝聚,从而达到分离隔油池垃圾的目的。
分离过程产生的水,经过实验室的小试,可以用来浇灌蔬菜;固形残渣经过进一步发酵可作为肥料,也可热解成燃料油;油品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破胶剂可以经过回收再次利用。
实验室开发的破胶分离隔油池垃圾的机械,包括破胶剂的回收系统、隔油池含油垃圾抽取系统、破胶剂和水及地沟油分离系统、破胶分离系统、废水排放系统、残渣压缩包装系统等几部分。
目前,这种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单机每天7吨油/天,相当于一天处理20t隔油池垃圾,油品分离率达到98%,已经达到实用阶段。
4.2 用“地沟油”制备选矿制剂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王化军教授等人研发成功“地沟油”制
备选矿药剂的综合利用技术,这项技术可利用“地沟油”生产用于选矿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钠,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北京科技大学已于2009年开展了用“地沟油”分解的脂肪酸作为选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
目前该项技术已开始在部分钢铁企业应用,并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据了解,目前针对废弃油脂的应用主要有生物柴油的制备及生产肥皂、动物饲料、化工原料等。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的老师从污染处理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沟油”进行选矿药剂的制备的综合利用技术。
使用该工艺,首先经过预处理方法将“地沟油”中的杂质进行去除,进而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脂肪酸或脂肪酸钠的制备,获得的副产物甘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据介绍,脂肪酸是铁矿、萤石矿、磷灰石矿等普遍使用的选矿捕收剂,一般用量为每吨矿石0.5kg。
据粗略估计,全国矿石浮选需要脂肪酸类捕收剂为每年50万至80万t。
传统工艺上制备脂肪酸主要通过化工合成,而近年来随着成本的增加,选择废弃物进行脂肪酸的制备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在利用废弃原料制取矿物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研究中,利用的原料主要有炼制植物油、酸化油生产过程中抛弃的油脚料或中间产物,而利用“地沟油”制备脂肪酸类捕收剂尚不多见。
由于“地沟油”主要来自餐饮的废弃油脂,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甘油酯,如果能利用其进行脂肪酸类捕收剂的制备,可以实现污染减少和综合利用的双重效果。
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避免环境污染、降低选矿成本、减少食品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4.3 “地沟油”生产乙醇、沼气新技术
一桶桶泔水经过分拣、分离,一部分变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部分继续发酵成为燃料乙醇和沼气,剩余的废渣则全部转化为肥料。
这就是合肥科学岛目睹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过程。
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昔日令人头疼的餐厨泔水和“地沟油”,如今却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
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掌握了餐厨废弃物生产乙醇和沼气的能源化处置技术,并形成两项发明专利。
据介绍,该技术将餐厨废弃物变身为四件“宝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气和生物肥料。
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先经过分离精制变成生物柴油,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经过酶解、厌氧发酵等过程转化为燃料乙醇,将乙醇发酵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成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变成生物肥料。
据了解,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别于国内以饲料化为主的技术路线,避免餐厨废弃物再次进入人类食物链,产生同源性积累引发疾病风险。
4.4 “地沟油”变身航空油
从2011年9月开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将实现新的突破,他们要对炒菜用过的油进行加工,为飞机提供燃料。
“地沟油”变飞机燃油,成本猛增,但更高效、更绿色。
植物油如何转变成飞行燃油?SkyNRG公司采用了“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技术。
先将植物油进行脱氧处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有机化学过程,关键一步是进行加氢裂化,在持续的氢气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碳键被破坏,生成较小的碳氢化合物,其产物就是不饱和烃,此时,就已经很接近燃料了,然后再进行“异构化”,即将化学
物质的自身组成结构进行改变,真正成为所需要的“可再生飞行燃料”。
据荷航总裁卡米尔·厄尔林斯说,早在2009年,荷航的一架波音747飞机已经在引擎中采用了50%的生物燃料,证明利用生物煤油飞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但直到今年,“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技术才通过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允许其在商业飞行中使用。
过了“法律门槛”,直接促成了荷航的决定。
6月22日,荷航宣布,将从9月开始,在200架阿姆斯特丹-巴黎航线上使用“地沟油”燃料,形成一条“绿色飞行通道”。
根据荷航的声明,航空公司无需对飞机引擎做任何改动,就可以使用“地沟油”燃料。
地沟油问题由来已久,在各种政策和审查下仍然因为利益而屡禁不止,从而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国政府和各级机关应加大整治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和舆论监督制度,并加大新技术的使用,大力扶持环保公司增强地沟油变废为宝工程,实现生产生物柴油,制造矿药剂,生产乙醇、沼气。
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危害,真正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