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血小板下降比白细胞晚,但回升非常快 目前没有非常好的药物治疗(IL-11,
TPO) I度和II度的血小板抑制不需处理 III度和IV度需积极处理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原因 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会同时引起血小板
第二原发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多见 白血病发生在化疗后2年左右,实体癌多发生在10左右
3.生长发育迟缓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限制性毒副反应。 粒细胞半衰期为6-8小时,因此,最先表现为粒细胞下降。血小 板半衰期为5-7天,减低比较晚。 去甲长春花碱,紫杉醇、பைடு நூலகம்扑替康、吉西他滨、烷化剂。蒽环 类、甲氨蝶呤、卡铂等骨髓抑制明显。培美曲塞、博来霉素、 长春新碱和顺铂骨髓抑制较轻。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治疗性用药: 白细胞总数下降到2000以下或中性粒下
降到1000以下时开始应用,剂量:57ug/kg,时间:一般应用到白细胞总数 回升到10000以上,或中性达到1000时方 可停药。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预防性用药: 如果患者上疗程化疗出现IV度骨髓抑制,
但应用后最低点白细胞比不用时高,更 容易度过危险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III度时,若无发热,不需要应用抗生素 III度时,若有发热,应该预防应用抗生
素 IV度时,无论是否有发热,均应该应用抗
生素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寻找隐匿的感染灶 阴道拭子 咽拭子 血、尿、痰培养 胸片 B超
分类方式 按时间 按转归 按后果
按系统
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类别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可逆性 不可逆性 致死性 非致死性 血液毒性
消化道毒性 心脏毒性 肺毒性 肝、肾毒性 神经毒性 粘膜损害 过敏症状
内容
用药后1~2周内的毒副作用 用药后2周至3个月的毒副作用
超过3个月的毒副作用
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毒性消失,机体可恢复正常 毒性发生后持续存在,机体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 反应及处理
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因素
种类 治疗因素
内容 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 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全身状况、年龄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注:﹡全身用药的毒性高于局部给药,一般表现为:动脉>静脉>肌注>腹腔>口腔>胸腔

药3次并等换药处干燥后再盖上敷料

护 理
口腔护理
饭后用0.03%呋喃西林和3%碳酸氢钠交替漱口 用软毛牙刷刷牙,一旦出现口腔溃疡改用棉签沾生理
盐水擦拭牙齿,并在溃疡处涂抹消炎膏每日3~5次
上呼吸 道护理
可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练习 严禁有感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进入隔离房间
泌尿道护理
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患者每日尿量在2000~ 3000ml,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的变化
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可能导致死亡
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能够恢复的各种毒性反应 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末梢和中枢神经毒性
口腔粘膜炎或溃疡、食管炎、出血性膀胱炎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荨麻疹、心动过速
入住简易的层流床并更换床罩,消毒床单位 每日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2~4次,每次30 min,室内用具用0.05%肝炎灵消毒液擦洗一遍
进入房间接触患者前用肝炎灵消毒液泡手3~5min
宜食用洁净、易于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
隔离房间洁净度为100级无菌层流房间,入住时需全 身擦洗,换上消毒衣服,按层流要求进行隔离 常规应用抗菌素,最好两种或以上联合应用
一般护理
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 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戴口罩 严格按医嘱服用升白血球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 不宜食用生、冷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当患者的WBC在4.0~2.0×109/L 时
保 护 简易隔离 性 隔 离 措 施
层流室隔离
对于疑有感染者进行血等分泌物培养
当WBC≤0.5×109/L 或ANC*≤0.5×109/L时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进入隔离房间前用消毒液洗手
皮肤护理
注意清洁腋窝、腹股沟、会阴部、臀部、乳房下方等 容易出现皮肤损伤感染部位
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以预防肛周感染
保留锁骨下或颈静脉插管时,插管处每周消毒换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白细胞抑制 白细胞下降多开始于停药后一周左右,至10日
左右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日,即开始 回升,15-20日后恢复正常 一般I度和II度的白细胞抑制不需要处理,多 可自然恢复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III-IV度白细胞抑制需要积极处理 G-csf 隔离保护 预防性抗感染 如确定合并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与所用抗肿瘤药物的种 类、剂量、用法、患者的一般状态以及以往接受治疗的情况 等许多因素有关。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危险 性呈正相关,最常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 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主 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
为使下疗程顺利进行,可以预防应用 剂量: 3-5ug/kg 时间:多于化疗结束48小时开始用药,需
用到患者安全度过白细胞的最低点而开 始回升后
详细的化疗常见毒副反应及处理
应用技巧:储备峰,恢复峰
应用G-csf后,白细胞变化会出现两个峰 释放峰标志着骨髓有一定的储备,第二
个峰才代表骨髓的恢复 应用G-csf并不能阻止白细胞继续下降,
常见毒性 (一)近期毒性
骨髓抑制
肝脏损害 胃肠道反
应 过敏反应
神经系统 损害
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及 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评 价标准
脱发
呼吸系统损害
心脏毒性
局部刺激
泌尿系统损害 皮肤损害
(二)远期毒性
1.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男性睾丸萎缩、精子减少; 女性卵巢功能受损、子宫内膜增生减低 胎儿畸形
2.致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