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教学因反思而充满活力
博兴县陈户镇第三中学马翠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培养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
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有学者指出:对老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断老师专业程度的一个标志。
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
音乐课堂教学面对平行班多,班级、学生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很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我们教学的生命力不是简单“复制”而应是不断“刷新”,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努力成长。
一、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众多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气流、高尚的师德和精到的教学艺术外,在他们身上有比我们超前的教学理念,诸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
反思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审美要求了吗?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什么?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简笔画画小桥、流水、小鸭来进行发声练习。
用小青蛙在小桥的回声来作多部和声练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回声》一课教学中创设回声的知识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在教学《小乌鸦找妈妈》时,创设小乌鸦找妈妈情景,运用故事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在学习歌曲时运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日常教学行为
不确定性是新教材和旧教材比较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点。
在过去我们可以凭借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面向学生,或者说“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改下由于教材、学生、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只能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指导者。
这需要教师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
如在上《渴望春天》这一课时我围绕春天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猜春天的谜语、讨论春天的颜色、唱春天的歌曲、诵读春天的诗歌、画春天等环节,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的意境,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丽,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的启迪。
三、反思教学方法
教无定势,学无定法。
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兴趣浓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
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公平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
同时我们也应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否只注意所谓好的“白天鹅”,而冷落了一次次举手又一次次被忽视的无奈的“丑小鸭”,让全体学生都从中受益。
如在学习《郊游》一歌时,第一个班用较常规的方法教唱,学生死气沉沉,教第二个班时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边走边唱,这一举动给了我一个有益的启示。
于是,在后来几个班的教学中就我把学生组织起来,排成长队,把教室当成郊游,边走边游边唱,效果很好。
从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活动和歌曲主题相联系、统一,注重运用活动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学生学法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主动投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中,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教师感到惊喜!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教材的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因此,我以“小青蛙”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
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漂亮的青蛙头饰和荷叶,找几名同学到台前戴上头饰来扮演小青蛙,我也戴上一个青蛙的头饰来扮演青蛙妈妈,站在荷叶的另一头等待小青蛙回家。
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当小青蛙听到妈妈召唤声时,就一个一个地按照这首歌曲的节奏踩着荷叶回到的身边,并对回到家的小青蛙唱一句祝贺的话:“小青蛙,回到了家!呱!”就这样在我和学生们在一唱一跳中学会了歌曲。
五、反思学习过程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
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年龄层次)。
我们应当让孩子用自己的心智在大人的指导下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把重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
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
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事先考虑到学生喜欢扮演动物角色的心理制作了一些头饰,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两名学生扮演狮王,其余学生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不料一个班级的学生竟无人愿意演“可怕的大狮子”,最后只好由我自己戴上头饰张牙舞爪地演了一回狮王才得以收场。
而另一个班级的同学却争先恐后地要求演狮王,还有模有样地表演了狮王出场,小动物们四散躲避的场景。
演了一遍不过瘾,要求再来一遍。
两个班级的天壤之别让我领会到了反思
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是教师引导的方法不同引起的,还是学生的个性不同造成的?这都是反思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及时、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迎合实际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优化,努力成为一名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