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法律知识判断题

大学生法律知识判断题

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1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1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1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1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1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1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1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1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1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的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2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2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2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2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2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2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2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27.在中国,宪法一词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


28.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29.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30.公民在年老、的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31.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都是针对年老、的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


32.在我国,任何公民都享有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


33.宗教信仰自由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


34.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序言。


35.各国宪法一般对政治性结社都有严格的限制。


36.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37.公民的范畴大于人民。


38.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关系。


39.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


40.公民认为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4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的权力。


4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43.中央军委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但不受连选连任的限制。


44.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的人民政府和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46.以美国为例,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有联邦宪法,各州又有自己的宪法。


47.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采取的是一院制。


48.联邦制国家中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采用两院制。


49.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50.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政治联盟。


51.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


52.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53.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54.宅基地、的自留地、的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55.宪法的修改应由到会人大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6.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57.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58.我国是个人元首制,国家主席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59.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派出机关,区公所就是自治区设立的派出机构。


60.在国务院的任职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总理和副总理。


61.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2.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1/2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


63.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解释宪法。


64.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65.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所以特别行政区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66.特别行政区法院有终审权。


67.代表候选人的名单应该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


68.在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69.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70.国家机构与社会团体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组织功能方面的差异。


71.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权性国家机关。


73.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74.在我国,人大代表都是专职的。


75.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的监督关系。


76.总理负责制实际上就是总理对其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


77.现行宪法规定的,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专门机关是监察机关。


78.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的自治州、的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主席、的州长、的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79.在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实行个人负责制的是国务院。


80.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职责是领导、的督促、的检查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81.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副院长、的庭长、的副庭长、的审判员和助理审
判员必须是具有政治权利,年满25周岁的中国公民。


82.我国实行的审级制度是四级两审终审制。


83.中央军委实行集体负责制。


84.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


85.宗教、的慈善、的文化艺术等团体属于非政治性的、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86.批评权和建议权的区别是前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后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87.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3次修改。


88.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非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89.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


90.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27条宪法修正案。


91.人格权主要是指姓名、的名誉、的肖像和人身等权利。


92.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93.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94.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基本上都是共和政体。


95.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96.在民族自治地方,对于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的决定、的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不予执行。


97.地方各级人大由代表组成,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自治州、的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98.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99.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


100.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