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中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方案

一中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方案

溆浦一中高效课堂6+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民规划纲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有效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相关文件,立足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6+1”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

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

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4、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

即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浅层次的教什么。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组织机构为保障“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为成员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年级蹲点领导、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为组员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具体名单如下:1、“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肖祥燕。

副组长:邹仲荣、侯勇、张英俭、周志华、罗平秋、张和平、黄泽桃。

成员:黄生友、何中华、严明、陈安平、邓黎明、黄祖康、田春和。

3、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组长:侯勇。

副组长:黄生友、杨华楚、欧阳海、何中华、黄强、孙明兴、陈安平、谢凤清、黄德旺。

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4、课堂教学改革督课领导小组:组长:肖祥燕。

副组长:侯勇。

成员:黄生友、杨华楚、欧阳海、何中华、黄强、孙明兴。

校长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五、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6+1”的策略。

1、探索实践“6+1”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具有:第一是导:即导入、导学,时间3~5分钟。

导入就是老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者媒介图片,开门见山,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学就是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前给学生发导学案,简要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求及当堂检测等,内容涵盖6个过程。

第二是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

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确保每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高效。

时间10~15分钟。

第三是议:即议论、讨论。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激活思维,互帮互助。

时间5~10分钟。

第四是展:即展示。

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规范、大声。

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然后八仙过海,各述己见,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是评:即老师点评。

这个过程是打扫战场,老师讲的是规律,讲的是思路,讲的是方法并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六是检:检就是当堂检测。

检验本节课目标落实的怎么样,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等。

“6+1”模式中“1”的体现:定时练习,巩固所学。

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

利用自习课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40分钟或90分钟,老师全收全改,第二天老师不评或3~5分钟点评,学生若有疑问,课间问同学或老师,错题自己自觉订正,老师不定期检查。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活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学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

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

一方面要进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培训,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开展具体操作层面的讲座,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等方式,认真学习实践外校的先进课改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

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自觉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以学科组为单位,对照名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订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

为此,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我校将在高一、二、三年级各个学科择选1——2人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示范人,确定英语组、语文组、生物组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示范组,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名单如下:语文:李永旺、刘萍。

数学:朱良满、罗平强、胡满文。

英语:刘军。

物理:刘喜心、向斌。

化学:;黄德奎、李永良。

生物:田永贤、姜再兴。

政治:吴阅华、文祖军。

历史:包爱军、唐利明。

地理:贺达迪、唐春霞。

4、活动推动。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

为此,我校将面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我校的高级教师、中级教师、青年教师分别要举行展示课活动。

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

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学校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5、保障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个课堂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时间为2节/学科,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

集体备课核心是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编写好导学案。

每两周举行一次大教研,由教研组长负责,每学期各教研组要举行若干“示范课”、“公开课”。

(2)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在学校“6+1”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各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3)经费保障。

对“高效课堂”的示范班、示范组和示范人及导学案的编写进行适当的经费补助。

并组织外出交流学习。

七、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A、课前准备:一、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是对课堂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1、交叉立体学习目标的设计。

每堂课教要对课堂“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有总体的设计和落实措施,对班级每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立体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

2、培训的设计。

要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学习小组长及学习小组培训方法的设计和培训目标的要求。

3、激情的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以情感人,营造高效课堂的氛围,引导学生激情投入。

4、角色扮演的设计。

依据小组、小组长、小组成员各自的目标,设计ABC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

5、课堂过程推进的设计。

对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环节有紧凑高效的时间安排。

6、生成目标的设计。

要对新生成目标的预测及答疑准备。

7、有效评价的设计。

要有即时针对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设计,鼓励合作,以趣激人。

8、总结反刍的设计。

要用当堂检测的精当设计和学习目标完成的预想。

二、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备课的安排1、时间:每个备课组每星期一次集体备课。

2、参加人员: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

3、组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中心发言人(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

带已准备好的导学案、跟踪训练、单元检测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

集体备课由组长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参加人员要在记录单上签到,在下一备课日前,组长要将导学案、跟踪训练、单元检测及相关课件以电子文档形式交教科室存档。

(二)备课纪律1、严格遵守时间,备课时间一到,本组教师要准时到达地点。

并在备课记录单上签到后(严禁未到代签),开始备课。

2、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组织调控,备课期间任何人不得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

3、年级监督到位,教科室检查人员检查到位,统计结果以月为单位报主管领导。

(三)集体备课内容1、研讨教学内容。

研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依据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说明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和“三维互动”的实施办法。

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跟踪训练,单元检测同样先由出题人做中心发言,指出每题考查的目的和整套题编排情况,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跟踪训练,单元检测定稿,最后交油印室印刷。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人。

领到任务的教师根据领到的课题迅速编写导学案,跟踪训练和单元检测,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准备。

3、确定示范课依据备课组计划通知下周示范课的课题、执教人、时间、地点。

二、编写导学案、跟踪训练、单元检测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置,格式必须统一,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打造立体课堂的有效载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