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教研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教师教研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教师教研评课记录范文
九江新闻网讯(唐翠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听课、评课已经成为各门学科经常性教研活动。

为更有效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10月12日上午,九江小学数学组举行了主题为“教师应该如何做好听课和评课”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雷颖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雷颖指出,听课、评课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节课要听出实质内容,抓住细节研究,评出水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接着,她围绕着教研主题分别从听评课的关注点要落在哪儿、听课前应准备什么、听课时应记录什么以及如何评课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她讲到,听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听教师如何讲,而是要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如何学。

而评课的重点也应该从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的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最后,她和大家分享了一些优秀的评课案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评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

”评课时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只有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样的听、评课才有意义。

听课前:
1、听课态度要端正。

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2、听课之前要有所准备。

①要提前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基础,班级风气等情况;②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③要提前“备课”,熟悉教学内容。

听课教师要知道听课的内容是什么,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研讨课。

要提前熟悉一下教材,掌握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总体上对听课的内容有个掌握,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有的放矢,清晰的了解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导
入、处理一般知识、重难点知识之间的关系的,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听课时:
听课位置可在学生最后排,也可在学生最前排或靠墙坐在学生的侧面。

坐在最前排或侧面,学生、教师的表现都可一目了然,可以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捕捉到重要的东西。

评课的内容
评教师的教
一、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评价课堂好坏的主要指标。

1、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全面性。

在新课程体系当中,教学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不可分割。

这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

具体如何整合、设置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2、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具体性。

教学目标并不是把教参上所列的目标抄过来就行。

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年龄、性别、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教学
条件、教师自身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是否适当,要作适当的增删。

要对教参上的每一个目标进行足够的细化。

3、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

如果制定的目标假、大、空,是很难达成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要看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当堂完成。

如果即使学生积极努力了也很难当堂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太高了,是不切实际的。

二、评教材处理
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教学时不能仅仅按照教材的结构把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而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个性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及学校的现实条件,重新处理教材,能否恰当地补充教学材料;能否把当时、当地及学生身边的事例、现象巧妙地引入到教学中,使教材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要用好教材,但不是教教材。

三、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是否采用多种手段如诙谐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幽默语义环境等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心境。

是否组织、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使教学活动落实到“教”学生“学”。

能否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语义准确、简练、逻辑性强、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语速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评教态:教师的教态应该是亲切、自然、阳光、端庄、从容大方、富有感染力。

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概括性、条理性、直观性、启发性、统一性、示范性、艺术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评应变:对于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能够利用“意外”的事件进行恰当的生成。

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高级评审先按照条件报送材料由县级市级评审组先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后,就要答辩,上课,一般会委托市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来进行答辩评课!答辩上课通过了高级职称就评审通过了,只等颁发证书和文件了!一般,只要条件符合,材料齐全就没有啥问题!
年轻老师上公开课,要达到个个听课老师都满意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对公开课的评价也就不同。

但是,有一点大家都认可的,就是教学效果一定要好。

要上一节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开课,个人认为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熟透授课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定好教学目标。

一节课要讲什么,有多少内容要讲,一定要充分考虑45分钟的课容量多大,提炼出重点难点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做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学生无所适从。

二是熟悉学生学情,合理设计授课模式,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研究教材是如何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了解学情是更好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好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设计问题深浅要适合学生回答,紧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肯跟着来学,不至于冷场。

三是授课模式要注意避免一言堂。

很多年轻老师上公开课,老是怕讲得不够全面,怕讲得学生听不懂,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都讲出来,恨不得学生一下子就背出来,其实这是个误区。

公开课一定要注意跟学生互动,多用启发式导入,多用提问式讨论,多激发学生
的思维,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创新,把握好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活起来,效果才会好,特别是现在的教育,不提倡死记硬背的学习,一定要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四是注意授课的情商。

一个年轻老师授课,还没有什么固定的风格,但是一定要有流利的表达,尽可能让自己的授课语言生动有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就是教师最好颜值。

跟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仪态及文明用语,做到心有学生,互相尊重,主动关心一切学生,多用关怀的眼光注视学生,让自己的课室永远都是春天。

这样上公开课大家一定会积极配合,课堂效率才会高,听课老师的评价才会好。

五是严格遵守授课时间,按照规定布置作业。

公开课切忌拖堂,学生不喜欢,听课的老师也不喜欢,给人的感觉教学进度掌控不行,课堂驾驭能力欠佳,而且拖堂是没效果。

作业布置也是,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布置大量作业,学生不喜欢,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作业,听课老师也不喜欢。

一句话,及时跟进,准时下课,适量作业。

年轻老师多多学习,博采众长,多多实践,很快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的。

凡是教研课,都是作秀,而不是“有些”!
因为——要想学生考高分,平时就绝不能“这样教”!
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广泛宣传,让校本教研新理念在教师中掀起“头脑风暴”。

r为了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要求等内化为教育者的自觉行为,有效推动“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

r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学习中吸纳新理念。

为了使校本教研取得较大的成效,教师是关键。

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以增强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

r2、组织宣讲,在沟通交流中充实新理念。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力量。

学校抓校本教研,离开了教师参与是做不出什么成绩来的。

教学研究提出了“带着课题进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学研究化,研究课堂化,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r3、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体验新理念。

认真宣传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意义,了解学校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经验和体会,与学校共同沟通、研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r4、提供新信息,在服务中体现新理念。

利用各自掌握、了解的丰富的课改信息为学校服务。

老师们的工作真不少,备写教案和上课以外,还有校本研修、听评课、业务相关知识培训、课题研究、家访、结队帮扶……
有些工作是实的,有些是务虚的,这话当领导的不爱听,但这是实话实说。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