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保育2
第三章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保育2
保健:
幼儿的骨头在发育,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 要维生素D,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 (1)补充钙、磷、维生素D; (2)多晒太阳;多运动。 3岁以前的婴幼儿,如果缺少 维生素D,身体里的钙、磷就
不能被充分地吸收利用,骨头
长不结实,就会得佝偻病
2、有些骨还未愈合,故数目较成人多
(3)四道弯的作用
有了它,人做走、跑、跳等运动时,更具有弹 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和 头部,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 否则,若是“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大 脑给震了。
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桌椅高度要适度;
(3)不让长时间单肩背书包
不大声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冬天不要顶着寒风 喊叫、唱歌;夏天玩得很热时不要马上吃冷食;得 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等。
三、
本节内容:
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概况 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三、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
一、消化系统概况
1、消化管:口腔、
(一)组成
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肛门。
3、柔软、易变形,但不易骨折
幼儿的骨头就象鲜嫩的青枝,易被弯曲。成人 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这与骨头的成 分有关。幼儿骨头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各占 1/2。
青枝骨折——幼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 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出现折而不 断的现象。
4、脊柱(人体的主要支柱)——易弯曲
(1)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背面看,又正又直;
侧面看,从上到下有四道弯曲:颈曲、胸曲、腰 曲、骶曲。
(2)四道弯曲的形成
四道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大约20~21岁或更晚才完全固定下来。 2~3个月 抬头——颈椎前凸 6~7个月 坐 ——胸椎后凸 周岁左右 走 ——腰椎前凸 尾骨融合后 ——骶椎后凸
一、循环系统概况
1、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内,是动力
器官,以收缩舒张的交替形 式输出血液。
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
四通八达,遍布全身,是运输 血液的管道。
2、功能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密闭的动脉静脉
血管中循环流动,发挥运输及营养等作用的过程。
循环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机 体最终死亡。
2、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肠腺、肝脏和胰 腺等。
(二)概念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 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吸收——经过消化了的食物成分及水、 无机盐、维生素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 过程叫吸收。
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一)口腔
口腔黏膜柔嫩,易受损,发生感染。 2个月前唾液分泌少,比较干燥;3-4个月唾液 分泌旺盛,又不能及时下咽,已发生流口水现象。
婴儿在蹬腿时用手抵住足底,使其感受 一定蹬力;扶婴儿腋下,双足接触床 面,体验直立感觉。
练习手的抓握:玩自己的手或玩具
4-6个月:
扶坐——靠坐——独坐:
练习上肢、腹腰部力量及协调性。
手精细动作练习:
抓握不同质地、色彩的玩具,有静 态到动态的循序渐进练习。
7-9个月:
爬行练习:
学会翻身后即开始练习爬行,先俯卧位、向后 爬行或原地打转,先需要练习者在足底一定助力, 后逐渐减少。爬行时注意安全和卫生。
8、骨骼肌特点:
1)容易疲劳和损伤 容易疲劳但恢复疲劳较成人快。 2)肌肉发育有一定顺序:
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头颈部——胸背部——四肢
小知识:
幼儿会跑会跳 了,可是要他 们画条直线却 很难,这与各 肌肉群发育的 早晚不同有关。
先粗大动作——再精细动作
保健:
(1)蛋白质要充足; (2)适当锻炼,肌肉可以得到更多营养,肌纤 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
(二)呼吸浅而快,以腹式呼吸为主
幼儿的胸腔狭窄,呼吸肌发育差,肺活量 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所以只能以 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不同年龄的呼吸频率 年 龄 新生儿 1~3岁 4~7岁 10~14 岁 20左右 成人
呼吸频 率 40~44 (次/分)
25~30
22左右
16~18
第三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和 保育 预计6学时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
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生 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人体基本结构
人
生 殖 系 统
内 分 泌 系 统
体
泌 尿 系 统 呼 吸 系 统 消 化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运 动 系 统
神 经 系 统
各 种 器 官
(4)不让睡沙发、软床等。
5、腕骨正在钙化
人有8块腕骨。出生时全是软骨,以后逐渐钙 化,10~13岁左右钙化完成,女性儿童一般比 男性儿童早完成2年。掌指骨18岁前钙化完成。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较小易疲劳,精细动作比较 困难。
6、关节连接较松弛易脱臼:
关节囊比较松弛,韧带也不够结实,关节的伸展性 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成人,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 “脱臼”。
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心脏的特点 幼儿的心肌薄弱,心脏容量小,为满足新陈 代谢的需要,心率较成人快。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不同年龄心跳次数的平均值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1—12月 120 1—2岁 110 3—4岁 105 5—6岁 95 7—8岁 85 9—15岁 75
(一)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2、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包括各种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 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种类 1)非条件反射
先天、本能的反射,较恒定、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如瞳孔反射
2)运动不当易塌陷形成扁平足 由于骨化未完成,足底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发育 不完善,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形成扁平足。 预防扁平足要从小做起。
保健:
(1)防止肥胖;
(2)走路、直立时间不宜过长;
(3)负重不宜过度;
(4)鞋子应宽松合适,以软底为宜; (5)适当运动,有利于脚弓的形成,但量不 宜过大,否则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
(二)血液的特点 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大
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每公斤体 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幼儿每公斤体重的在成长过程中 因代谢旺盛需较多氧气的供应。
三、婴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
(一)营养要合理 1、供给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 防贫血。 2、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 动脉硬化。
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幼儿 穿拖衣服装时,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所造成 的。
保健:
(1)合理锻炼,促进韧带的发育,增加 关节的牢固性; (2)不宜用力过猛牵拉幼儿的手臂,防 “脱臼”。
7、足弓尚未形成
1)足弓的作用:
有了脚弓,脚下就有了弹性,可以缓冲在运动时 产生的震动;站立时,人体重心可以分散在脚底 的几个点上,站得更稳;脚弓可以保护脚底的血 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大动作发育视频
小动作发育视频
三、运动系统保育训练重点
原则 1)遵循婴幼儿发育规律进行训练 粗大动作——精细动作 简单动作——复杂动作 低级动作——高级动作 2)适量训练
0-3个月:
抬头、转头:训练颈部肌肉。在头上方及左右晃
动玩具或引逗婴儿,3-5分钟左右,不宜 过长。
蹬足、扶站:训练双下肢力量及肢体协调性。
(一)什么是呼吸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 氧化碳。
呼吸——机体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系统——执行呼吸任务的系统。
呼吸运动——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呼吸的深浅和快慢是可以自主调节的。
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一)呼吸道相对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感染且出现并发症。
流口水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的现象, 在一二岁之后,口水量虽然还是很多, 但通常孩子会在不自觉的情形下,顺利 地将口水吞咽下去,所以较少口水外溢 的情况出现。但是即使是已经三四岁的 幼儿,有时候玩得太高兴,或太专注于 某件事时,也会忘了吞口水,这一点不 必过于担心了。
三、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
注意饮食调理
1)鼻腔:相对短小,鼻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 2)咽:耳咽管较宽、短,而且平直,易并发中耳炎。 3)喉:喉腔狭窄,黏膜柔嫩,易发生异物呛入。 4)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和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 膜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而发炎肿胀,引 起呼吸困难。 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血较多而含 气较少。
(二)长牙、换牙
先长出乳牙,共20个,6岁左右会更换为恒牙, 共28或32个。
(三)消化道的功能不完善
1、食管——肌肉力量弱,管壁弹性较差
2、胃——水平位,蠕动机能差,消化能力较弱, 易发生呕吐 3、肠——较长、通透性强,吸收能力较强, 4、肝——较大,功能较差。
5、胰腺——对淀粉和脂肪类消化能力弱。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生长迅速
2、有些骨还未愈合,故数目较成人多 3、柔软、易变形,但不易骨折 4、脊柱易弯曲 5、腕骨尚未完全钙化 6、关节松弛易脱臼 7、肌肉发育有一定规律和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