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拓展]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4.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易错易混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注意]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练习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0 m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50 A.m的数值为64B.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D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2.现有锌粉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6.5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混合物为Zn ,Mg ,m 可能是0.2g B .若混合物为Zn ,Fe ,m 等于0.2gC .若混合物为Zn ,Fe ,m 等于0.1g ,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 .若混合物为Zn ,Mg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 .40%B .60%C .30%D .50%4.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I (浓)=====△MnCl 2+2X+Cl 2↑,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H 2O B. H 2O 2 C. HClO D. O 25.下列有关“2CO+O 2=======点燃2CO 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 .若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O 2的质量一定是32gB .若16g O 2参加反应,则生成CO 2的质量一定是44gC .若10g CO 2生成,则消耗CO 和O 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D .若5g CO 和2g O 2混合点燃,则CO 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6.在某H 2O 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 该H 2O 2溶液中加入1g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 .1gB .1.6gC .4.2gD .8.5g7.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 2。
工业上制取ClO 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 3+4X =2NaCl+2ClO 2+Cl 2↑+2H 2O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 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 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8.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 2(OH )2CO 3。
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反应物除了Zn 外,还有1.N 2 2.O 2 3.CO 2 4.H 2O 中的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练习2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2.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可作用如下化学反应原理:C2H5OH+4CrO3(橙红色)+6H2SO4==2X(绿色)+2CO2↑+9H2O 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 Cr2(SO4)3 B. CrSO4 C. Cr2O3 D. CrSO3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4.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未知数 6下列所发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5.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6.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 SiCl4Si + 4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Cl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四氯化硅是由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 D.四氯化硅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4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 15 1 5反应后质量(g)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未测值为2B.丙可能是催化剂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5∶158.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31.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手机待机时间可长达两个月,电池的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B.O2C.CO D.CO2 3.—定量某Fe203样品(含有少量的Fe0、CuO),与1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该Fe2O3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0.8 g B.1.6g C.3.2 g D.6.4 g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X Y Z Q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48.4 39.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5.欲检验某可燃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的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有: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③用无水硫酸铜检验;④测定生成物的质量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C的质量为A.6.8g B.9.6g C.8.8g D.4.4g 7.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 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 .①②⑥8.下列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A.木炭燃烧后变成灰烬,质量减少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100g水加入100g酒精,成为总质量为200g的溶液 D.8g H2完全燃烧生成8g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