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 2017春1.孔子被称为百代不替的“素王”。

孔子名丘,字仲尼。

2.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与人闲谈时,谦恭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

正确3.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不见孺悲,是因为孔子生病了。

错误4.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主张以__直___报怨。

6.孔子的精神风貌可概括为AB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B.正道直行C.无论穷富,皆安于道7.“孔子行教像”出于唐朝画家_______的手笔。

吴道子8.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郑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该句意在说明孔子______。

劳累的样子9.《论语·宪问》中,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孔子主张“________”。

以直报怨10.《论语·宪问》中,孔子斥责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原壤_________。

粗鄙无礼11.对于贫穷的人,孔子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是_____。

贫而乐观1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_________(农历8月27)。

9月28日13.据《孔子家语》记载,“_______避华氏之祸而奔鲁”。

防叔14.孔父叔梁纥是_____有名的武士。

鲁国15.“叔梁”是叔梁纥的______。

字16.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是鲁国的____氏。

施17.叔梁纥为______“乃求婚于颜氏女徵在”。

求子18.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贱",就是指__________。

社会身份低贱不能列入贵族阶层19.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________男女可自由交往,“奔者不禁”。

春日秋日20.颜徵在不愿谈及与孔子父亲的关系,即《礼记?檀弓》中所谓的“孔母讳墓”。

正确21.孔子在防山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将父母遗骨合葬。

正确22.《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徵在在_________祷告而生下孔子。

尼丘山23.孔子,名_______,字仲尼。

丘24.孔子的曾祖父防叔为躲避“_______”而举家迁往鲁国。

华氏之乱25.“士”在商、西周、春秋属于___________阶层。

贵族阶层26.在《论语?子罕》篇中记载,孔子自称“吾少也贱,_____________。

”故多能鄙事27.“鹿乳奉亲”讲的是____。

郯子28.凤鸟氏就是掌管_______的官职。

历法29.老子是_____人。

楚国30.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向学生不住地赞美老子,将其喻为自由的______。

龙31.传说最早制造琴的人是________。

伏羲32.《史记?孔子世家》描述了孔子向师襄学习_______的过程。

文王操33.昔仲尼,师____。

古圣贤,尚勤学。

项橐34.__________,不亦说(悦)乎?学而时习之35.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三圣”为孔子、______、郯子。

(老子)正确36.老子教导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___”。

愚37.“_______三难孔夫子”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不耻下问”的精神。

项橐38.《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师襄所授之曲为《________》文王操39.孔子在南宫敬叔的陪同下,到东周王城________求见老子。

洛邑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____。

是知也41.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______。

礼容42.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做“委吏”,就是______。

仓库保管员43.“礼、乐、射、御、书、数”又称______。

六艺44.逝者如斯夫,________。

不舍昼夜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6.《韶》乐是记录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大型乐舞。

错误47.“洛邑访学”,孔子分别向老子学礼、向苌弘学乐。

正确48.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守藏室之官。

错误49.《论语·八佾》中,“子入太庙,每事问”,说明孔子常以专家的身份在公共场合对周礼发表意见。

错误50.论证学与思的关系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51.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______。

亵服52.在接待外国(其他诸侯国)使者、宾客时穿的礼服,即为“_________”。

素衣,麑裘(“缁衣,羔裘”是朝服,上朝穿的;而在接待其他诸侯国使者、宾客时穿的礼服,是“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黄色外套配狐狸皮袍是家居待客穿的。

)53.行夏之时,乘殷之车,服_________。

周之冕5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______。

阼阶5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56.微______,吾其被发左衽矣。

57.“黄衣狐裘”,黄色外套配狐狸皮袍是家居待客的服饰。

正确58.周朝推崇紫色为正统颜色错误59.孔子往往从服饰出发,衡量历史、品评人物、判断是非。

正确60.“君子正其衣冠”强调衣冠的周正是君子的起码礼节和必备条件。

正确61.孔子每次吃饭都要行祭礼,为的是_______。

感恩天地的养育感恩发明饮食的人感恩赖以生存的食物62.孔子提出了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即______。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63.子食于______之侧,未尝饱也。

有丧者64.人饮酒,_______出,斯出矣。

65.惟酒无量,不及________。

乱6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一种讲求华美精致的饮食观。

错误67.“拾尘惑孔”是关于孔子与子渊的典故。

正确68.陈蔡绝粮,孔子依然每日弹奏琴瑟给学生们讲授《诗经》,演习礼仪。

正确69.为避免酒后失礼,孔子主张宴席上尽量不要喝酒。

错误70.阳货馈孔子豚,孔子因对阳货不满拒收了礼品。

错误71.按春秋礼仪,别人送来礼物,主人如果不在家,应该亲自登门回谢。

正确72.孔子提出,食物没有烹调好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肉切的方向不对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料不吃。

正确73.礼仪是从饮食起源的。

正确74.孔子吃饭前必像斋戒时一样的祭祀,表达感恩。

正确75.陈、蔡两国围困孔子是因为孔子叛国投楚。

错误76.宴饮时,客人不放下筷子,主人不能放下筷子,也不能离桌,否则便是失礼。

正确77.臣子分到祭肉后,要在第二天与家人一起吃完。

错误78.孔子设坛教授弟子礼乐。

正确79.孔子没有嫌富爱贫,而是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分智力水平高低;不分地域;不以貌取人;不限制年龄。

以上体现了孔子“_________”的思想。

有教无类80.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束修之意在于拜师礼。

正确81.“_________”打破了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将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

私学82.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与诸侯国君等而视之,做孔子传记《_____》。

孔子世家83.“杏坛”是孔子讲学之所,因____树而得名。

银杏84.今日曲阜孔庙之杏坛于_____朝修葺而成。

宋85.孔子的私学有时候学生多,有时候学生少,史称“_________”。

三盈三虚86.古代送“束脩”投师的礼俗始自____ (人)。

孔子87.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才模式是熟悉文献,能够应对得体,长于政事,最关键的是个人品行要立得住。

正确88.下列属于颜回优点的是________A.才智出众B.谦虚和善而谨慎C.思维敏捷,对所学能够举一反三D.尊师重道,勤奋好学E.坚持本心,不为世俗所左右A B C D E89.下列属于宰予的优点的是_________A.善于言辞B.聪明伶俐C.善思辨D.处事得体A B C D90.下列属于子路性格特点的是__________。

A.不畏权贵B.坦坦荡荡C.踏实实干D.心直口快E.直率果敢A B C D E91.孔子弟子中通过经商富甲一方,达到与国君分庭抗礼的地位,并成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的是___________。

子贡92.孔门四科即孔子从四个领域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

包括: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和____________。

文学科93.孔子的十位贤才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史称___________。

孔门十哲94.孔子采用的教学方式有____________。

A.讨论B.比喻C.时政评论A B C95.孔子的因材施教表现在___________。

A.区分智力的差异,讲授不同的内容B.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C.为学生答疑解惑时,没有标准答案A B C96.孔子培养学生时_________________。

A.“听其言、观其行”B.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C.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D.从学生才能专长方面分析E.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A B C D E97.孔子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以礼相待。

正确98.孔子以_____做比,说明君子当经得起风霜雪雨的严重考验。

松柏99.孔子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交流旨趣与理想时,表示他赞成_______的理想。

曾皙100.《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不舍昼夜”,告诫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逝者如斯夫101.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_______为仁”。

克己复礼102.因其孝行,曾参被后人尊为“_____”。

孝圣103.从古文字的角度讲,“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女”的含义为_______。

A.女性B你104.孔子为女儿和侄女儿选择夫婿的标准是________。

A.博通B.知礼C.德才兼备A B C105.出妻是历史上无数女子的命运,她们为家庭、为子女默默奉献了一生,却群体性地隐没在了历史中。

正确106.南子是_____国的国君夫人,视孔子为君子,并期望见到孔子。

卫107.《奔流》月刊1928年10月号上刊发了林语堂先生编写的历史独幕剧《__________》。

子见南子108.孔子弟子三千,贤才______人。

(七十二)正确109.孔子行至_____国,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卫110.“齐人归女乐”,孔子愤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达_____年之久。

十四111.传统经典提倡“母教”时,往往推崇的是_____的母亲。

孟子1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女”即可释为“女人”又可释为“_____”。

你113.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将“孔鲤哭母,孔子斥责”一事解释为孔鲤的做法有悖于_____。

礼制114.孔子有识人之明,曾将女儿嫁给尚在狱中的_____。

公冶长115.孔门三世出妻”,其中“出妻”之意为_________。

离婚116.《_______》记载,南子欲见孔子,孔子推辞谢绝了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南子。

孔子世家117.______作历史独幕剧《子见南子》,引发了全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大讨论。

林语堂118.孔子认为学《________》能帮助学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