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袁准①科学发展呼唤科学领导。
没有科学领导,就没有科学发展。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各种长期、复杂、严峻问题的考验,要实现科学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壹、创新发展理念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理念。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来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社会结构变迁日益受到国际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从而给政治和经济社会带来了若干不稳定的因素和难以预测的风险。
党只有不断完善发展理念,才能够进壹步提高驾驭国内外局势、全面治理内政、外交、军事各项事宜的能力,以及不断抵御风险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势来见,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于曲折中发展。
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依然存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俩种制度的斗争依然存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面对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安全,就成为壹个巨大的挑战摆于我们面前。
这就要求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改善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提高中国这“壹极”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从世界文化格局变迁的形势来见,文化的相①袁准: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互交融日趋明显。
全球化的进程绝不只限于经济,它同时也会对各国的文化整合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近年来,无论是东方文化仍是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仍是美洲印第安文化,于全球化浪潮中均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且于和其他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以缓和各种矛盾。
因此,党既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又要于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保持对壹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主动地吸收和接受,同时防止、抵御西方消极文化糟粕;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不断融合西方文化的精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要代表壹切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次,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理念。
壹是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且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逐步扫清了障碍。
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且没有结束,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存于的某种“胶着”状态需要打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面临国内外壹系列新的挑战。
当前,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深化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更是任重道远。
二是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之间形成了许多新的利益代表组织。
这就要求我们党于新时期的发展理念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思路:以党内民主建设为核心和先导,带动人民民主,全面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同时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党的发展理念,实现党内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要求。
三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
这就要不断创新我们党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加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人们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念,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
再次,党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89年、执政61年、领导改革开放31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情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但要见到,党内也存于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
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破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这要求党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创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向,影响发展进程。
要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发展理念的创新必须先行壹步。
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自觉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切实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壹,要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扫清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
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抛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调整和时代不合拍的思维,更新和新形势新任务“不符合”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摆脱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改善民生等传统发展理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
壹是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好”是前提、是基础,“快”是关键、是主题。
“好”和“快”有机统壹。
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放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
积极引导城市和农村、地区和地区、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资源集约利用,推进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
四是市场经济的理念。
善于用市场的理念分析问题,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凡是能交给市场办的事,政府决不包揽;凡是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行政手段。
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才能排除各种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提高自己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的过程。
第二,要坚持改革创新。
创新发展理念需要壹个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只有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于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强劲的经济活力,充分调动壹切积极因素,放手让壹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壹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于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中,仍必须注重推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要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税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于政府职能转变上,要进壹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各级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于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第三,要坚持科学发展。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壹是要坚持发展的人本性。
也就是说,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体现人性的关怀,创造让每壹个个体均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注重发展的全面性。
科学发展是壹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价值观念变迁、自然协调、人的发展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要素间的互利互动和协调壹致,使人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着力构建以人为中心,经济和政治、经济和文化、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统壹,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适宜、兼顾公平的社会发展形态。
四是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自然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发展的代际平等。
五是要注重发展的开放性。
把我国的发展放于壹种宏大的全球视野中思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俩种资源、俩个市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第四,要坚持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于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调动壹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创新发展理念务必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务必创新发展理念,而创新发展理念务必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甚至能够说,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是创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关键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身修养的能力。
第壹,要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
求真务实,不仅是我们党历来遵循的光荣传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戴我们党为人民当好权、执好政的最大期盼和要求。
因此,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能不能求真务实,敢不敢求真务实,既是壹个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壹个工作能力问题。
求真务实是党和群众对壹个领导干部起码的要求,也是解决好虚、浮、飘问题的根本。
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关键是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众多的任务和复杂的事物面前,善于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区别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
第二,要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