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调查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调查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调查
摘要:浮游生物物种的生命都很短,所以,环境变化与浮游生物动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耦合;浮游生物整合海洋气候,海洋和大气的物理条件来驱动浮游生物的生产率,气候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及生命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浮游生物因其可既有漂移而表现出分布上的剧烈变化。

所有这些属性使它们成为气候变化的理想指示灯。

因其对不同污染物的耐受性不同,在生物监测方面,对于水质指标的研究也具有指示作用,不仅如此,浮游生物作为海洋经济鱼类和其它经济动植物的直接和间接饵料,在渔业生产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他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

浮游植物是水体鱼类和其它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基础,是水域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网的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和丰度分布是研究海区其他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如海水中由于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大多为浮游植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赤潮,不仅破坏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且破坏滨海旅游业和危害人类健康。

通过对水域的研究,警惕赤潮藻类的大规模爆发。

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尤其不同的理化因子决定了不同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

(6)氮,磷等营养盐是湖泊浮游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磷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浮游只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已有一些研究报道。

在温带湖泊中,蓝藻优势与TP,TN浓度
显著相关。

在贫营养盐型湖泊中,通过围格实验发现,不管是否添加氮,添加磷的围隔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枝角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淡水湖泊中主要的摄食者,其通过对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够控制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数量,进而改变其群落结构。

也就是说营养盐和枝角类滤食是影响湖
泊浮游植物季节动态的重要因素。

(3)通过这些研究探讨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从
而更好的利用浮游植物的动态更快的获得水体变化的信息。

并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能迅速导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探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与全球
环境变化的关系是当今海洋生态学的热点之一(1)
从20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生物监测研究水质问题以来,水生生物监测方法以其
全面,直接,灵敏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在湖泊水质监测中,将浮游植物数量。

群落特征结合水质化学检测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的方法得到了广
泛应用(2)浮游植物对有机质和其它污染物敏感性不同,它作为水生态系统是
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

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学特征是水
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生物监测,评价水质污染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4)
现今浮游植物与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富饶丰盛息息相关,多数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的直接饵料,而浮游动物则作为侧击生产者,为大多数海洋动物提供营养,
有些浮游植物还有某些低食物链动物的直接饵料。

(5)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指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动物,是浮游生物的一部分,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域生
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维持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8)(10)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通过摄食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又是许多经济海产动物的饵料,因而其数量变化可直接影响渔业资源量。

浮游动物不仅是海洋次级生产力,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其中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不仅反映了物理环境因子对它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鱼类和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

浮游生物次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可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洋污染的治理提供重要的
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7)(8)浮游动物也是河流中重要的浮游生物组成群落,
某些浮游动物对污染河流水体的抑藻,净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如温度的变化对浮游动物的数量和活动能力也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严格控制河流中的藻类,能提升河流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部分藻类可降低浮游动物的存活率,抑制其生长和繁殖,降低其摄食率等。

保持河流中浮游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可加速河流水质的净化,提过水体质量。

以抚河为例,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其水质直接影响鄱阳湖的生态安全,探讨抚河河口浮游动物的动物的多样性,对
抚河乃至鄱阳湖流域的水质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9)
浮游动物因其生命周期较短,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种类的分布与气候及水文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污染物可能导致敏感种的消失,使水生生物种群多样性下降,而浮游动物对环境比较敏感,因此可以间接
利用浮游动物生态特征作为水质评价的依据。

(8)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环境污染
的指示生物。

(10)同时它也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群落,研究浮游动物生态及其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产生的反应,对于监测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生物治理等均有积极的指
导意义。

(11)
浮游动物是海洋经济鱼虾蟹类的重要基础饵料,是形成优良渔场的重要条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对渔场的形成以及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柯志新, 黄良民, 谭烨辉, 尹健强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第30卷第一期:131-143
2.王瑜,刘录三,舒俭民,刘存歧,朱延忠,田志富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湖泊科学2011,23(4)
3.孟小丽,邓道贵’,张赛,杨威,陈丽娜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生态科学第30卷第2期
4.白明张萍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现代渔业信息第25卷第11期
5.张汉华,戴明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1期
6.朱文昌,陆敏,石浚哲梅梁湖水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22卷第3期
7.陈成勋,吴洽儿,苏富益,周文礼,房恩军,乔秀亭2008年黄骅港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南方水产第6卷第5期
8.王艳艳,方贵镇,姚俊杰,吴艳,刘佳,李谦201O年秋季百花湖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铜仁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
9.金卫根,唐婷婷,黄德娟,周亚平抚河河口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安徽农
业科学2010.38(26)
10.俞存根,陈小庆,胡颢琰,黄备,郑基,覃涛,宁平,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水生生物学报第35卷第1期
11.鞠永富,于洪贤,马成学,姚允龙,张丽娜,王建国,卞少伟海浪河冬季浮游动物数量特征与群落结构分析水产学杂志第24卷第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