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2月说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和观念创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函〔2006〕34号文件批准执行。
1.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其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每月报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统计内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3.填报单位及报表种类(1)《伤亡事故情况》(基层表A1)、《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情况》(基层表A2)的填报单位是在报告期内发生伤亡事故的单位;《煤矿从业人员和产量情况》C4表的填报单位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2)《伤亡事故情况》B1-B6表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总上报。
(3)《煤矿伤亡事故情况》C1-C3表由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总上报;未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区、市)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
(4)《火灾事故情况》D1-1、《生产性火灾事故情况》D1-2,由公安消防部门报送;《道路交通事故情况》D2-1、《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D2-2,由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报送;《水上交通事故情况》D3,由交通部门报送;《铁路交通事故情况》D4,由铁道部门报送;《民航飞行事故情况》D5,由民航部门报送;《农业机械事故情况》D6,由农业农机监理部门报送;《渔业船舶事故情况》D7,由农业渔业局报送;《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情况》D8,由建设部门报送;《特种设备事故情况》D9,由质检总局特种设备部门报送;(5)《各类事故综合情况》(E1-1)、《各类生产性事故综合情况》(E1-2)、地区综合事故情况(E2),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
4.报表的报送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
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有关部门要按规定逐级报送。
5.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企业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都要遵守《统计法》,按规定填报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
对于不报、漏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数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6.报送时间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的事故统计报表(B1-B6表)。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未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区、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的事故统计报表(C1-C3表)。
各部门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的事故统计报表(D1-D9)。
省级以下各级机构、各企业报送统计报表种类及报送时间由省级机构规定。
7.本报表制度自2006年2月15日起施行。
以前的相关的统计报表制度同时废止。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目录伤亡事故情况(发生事故单位)表号:工矿A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填表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情况(发生事故单位)表号:工矿A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填表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说明:1.工种:按国家工种分类填写。
2.文化程度:按(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中专;(5)大专;(6)大学;(7)硕士以上。
3.职业:按国标GB6565-1996“职业分类和代码”填写。
4.伤害部位:按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附录A.1伤害部位填写。
5.伤害程度:按(1)死亡;(2)重伤;(3)轻伤。
6.受伤性质:按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附录A.2受伤性质填写。
7.就业类型:按(1)正式工;(2)合同工;(3)临时工;(4)农民工。
8.损失工作日:按国标GB/T1599-1995“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计算。
伤亡事故情况(按登记注册类型)表号:工矿B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情况(按行业)表号:工矿B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情况(按事故类别)表号:工矿B3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情况(按事故原因)表号:工矿B4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情况(按地区)表号:工矿B5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伤亡事故情况(按时间)表号:工矿B6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煤矿伤亡事故情况(一)表号:煤矿C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煤矿伤亡事故情况(二)表号:煤矿C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煤矿伤亡事故情况(三)表号:煤矿C3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煤矿从业人员和产量情况表号:煤矿C4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填表单位(签章)年季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火灾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1-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生产性火灾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1-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2-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2-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有效期至:2008年2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3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铁路交通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4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民航飞行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5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农业机械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6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渔业船舶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7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8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特种设备事故情况表号:行业D9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各类事故综合情况表号:综合E1-1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各类生产性事故综合情况表号:综合E1-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月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地区伤亡事故情况表号:地区E2表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综合单位(签章)年季批准文号:国统函〔2006〕34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第一部分基层表说明一、事故单位情况1.单位地址发生事故单位的省(区、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
2.单位通讯地址发生事故单位的通讯地址。
3.单位法人代码单位法人代码是指政府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给每个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始终不变的法人代码。
4.从业人员数事故发生单位期末(上年末)从业人员数。
5.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统字〔2003〕17号),可分为:说明:(1)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
(2)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