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
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提要:对人对事不能太苛刻”大家都知道古语告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这份明镜之心宽容之腹又谈何容易?成长中吃亏
更多建筑学堂
品味“人生智慧”
——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
喜欢书,却没能时常与书为伴只寻理由道是:没时间,但闲暇时又想着能手捧一卷于清净处尽情畅游其中享受读书那份特有的酣畅淋漓之感。
但是与友交谈惭愧自己并未记清某位作者的所有著作并未欣赏了大家说的所有精华读本,遗憾自己看书有点太随心随缘……
恰逢读书月,本来是小有压力的阅读,本来是“望文生义”的选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想给大脑充些精神食粮,没想到翻开后再次体验了一把爱不释手的浓郁书香之快!
本书上下总共涵盖了五十七项人生哲言,虽不敢苟同所有,但绝大部分确实给自己不少的人生启示,也让自己更加坚定了某些看似傻瓜的做人处事原则。
就着自己的认识及比较推崇喜欢的几点,一起分享一下:
“别让理想成为空想”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少了一分少年的稚气与幻想,多的是知识武装的大脑与搏击长空打拼属于
自己天下的蓝图和勇气。
但理想是照亮现实与改造现实的火炬,现实则是塑造理想并实现理想的根基。
谁人不曾有远大的理想,但真的由我们自己来操纵命运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呢?对许多人来说,理想不过是空想。
面对着怀抱理想却又不一定怀抱着足够勇气的青年朋友,用爱默生的话共勉一下: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
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
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很高兴能在书中遇到这句话,高兴自己坚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到认可。
虽然当下无论是经济还是知识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推己及人的原则与之也并非水火难容。
名利荣誉是重要,在当今的社会也越来越受关注,但是作为有感知有思想的人类,是否心安是否开心舒心怕也是影响不小的一方面。
换位思考,多为对方考虑,不管对方是敌是友,首先可以给自己一个安心舒心,有可能还会得到别人的放心感恩,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
“自动自发的要求自己”不知是否受用于大家,对我个人来说真的算是警醒。
也许大家都标榜着自己坚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但是真的一路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当前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我们,更少不得这份自觉性。
面对没
有明确的要求没有什么必须完成的强迫,是否能自觉并出色的完成,估计对后续的人生路也会有不少的影响。
话说“小事知人品,大事知能力”,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绝对阻挠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否能严格自律,便成了我们成功与否的条件。
“懂得报恩”心怀感恩之心,人在幸福之世。
感恩先须知恩。
只有那些能够体会恩情的人,才会懂得感恩。
感受他人的恩情,先得自己心情阳光。
并没有那么多别人的应该为你付出,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坎坷阴暗存心与你为难,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面对人生多带给别人一份欢笑,也许你得到的是更多的微笑、帮助与成长。
要知人之恩,需善眼看事情,善心待友人。
“不要不懂装懂”面对着我们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有不会不懂不知并非丑事,圣人都未能事事通晓,更何况我们求专不求全的学生呢?我们可以知不知而知耻,可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来给无知找理由,但不要“强颜欢笑”不懂装懂绝不服输或让“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
其实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相反的自以为是反而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及信任。
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有专攻,即使再通古今晓中外怕也难望其爆炸知识的项背,承认自己并非全能,记得别人并非全都白痴,不仅远离吹嘘炫耀轻浮一族,借以谦虚的态度展
实力会更能说服他人。
“真正学问的精髓首先是做人”南怀瑾先生对孔子所谓学问很有一番自己的诠释。
认为学问不是好,好是文学好;学问好也不是知识渊博,知识渊博只能说是广闻博见。
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的,是从做人、做事上体会的。
学问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是人情练达;是碰到挫折时的百折不挠;是一诺千金的诚实守信,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随机应变;是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能抓住问题的关健,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的眼光;是一种体验,是理解后的体验,实践后的体验,体验后的提高。
知道做人是门学问,更愿我们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能互勉共励成为有学问的人。
“做人要如水一样”老子的“上善如水”是说: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就像水的秉性一样,水善于利养万物而不于万物相争,他停留在众人不屑的卑下之处;上善之人处世所居要像水那样的伺处卑下,存心要像渊那样清净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的彼此相亲,言辞要像水那样信诚不欺,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举动要像水那样伺机而动…这种种水性,已经把做人的至高境界通过晶莹的流体在无声无息的阐释给我们,但短暂的人生是否无悔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品性。
喜欢对水这样的诠释: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仗义;水浅则流行,深则不测,好比智慧;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勇敢;水遭到恶
浊,默不推让好比包容;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正直;水过满则止,并不贪得,好比适度。
“对人对事不能太苛刻”大家都知道古语告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这份明镜之心宽容之腹又谈何容易?成长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一类的事常发生,但是否选择理解原谅的宽容,便是显示气度和胸襟的时候。
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也好,做人做事也罢,总是会有不顺心不随意,但是去计较挑剔还是一笑泯恩仇?决定权就在于我们了。
也许“严格”待人能逞一时之快,可是我们后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古话说得好:“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一味的恕己责人,只会让自己不思进取,蛮横无理。
常责己,就会发觉很多是不想自己想象的那般,于是加以修正;多恕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掩卷沉思,收获的虽不仅于此,但更多的是可意会而非言传,更望同仁能一起分享其中智慧,绽放自己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