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预控、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预控、处理措施

浅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住宅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为适应这种不断成倍增长的建设量,同时还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的商品化应运而生。

混凝土的商品化即保证了工程实体质量,又保证了观感及施工速度,更节约了资源,大大提高了建设水平。

然而在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如现浇楼板浇捣过程中普遍存在裂缝的情况,已经是目前比较严重的施工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高层、超高层使用大流动性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然而混凝土裂缝的诱因和种类较为复杂繁多,所以显得防治尤为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此针对该缺点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和一些实际情况,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望各项目部结合本部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施工部署、进度要求等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预控措施工作。

一、裂缝种类及不同阶段产生的原因:(一)、混凝土现浇楼板常见裂缝种类:1、45°斜裂缝:此类裂缝大部分为板角斜裂缝,实际工程中这类裂缝非常常见。

板角45°斜裂缝一般在板角位置大约0.5m~ 1.5m范围内出现,裂缝位于和超出板角放射筋长度范围的情况同时存在。

通常楼板一个房间有1~ 2条斜裂缝,有时可能在4条以上的裂缝,一个板角通常有1条裂缝,有时有2条,甚至3条,对应于这种情况,一般楼板底面也会有l条斜裂缝存在,这条裂缝的位置或者与一条裂缝位置吻合,或者位于两条裂缝之间。

板角45°斜裂缝的分布情况还与楼板的走向有一定关系,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楼板西端的板角裂缝多于东端。

而在楼板凹凸部位,突出开间的阳角部位开裂情况与板角非常类似,也是存在斜裂缝的主要部位。

2、横向、纵向裂缝:楼板跨中裂缝的分布和数量则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但以横向、纵向最多,大跨度开间中部出现裂缝的几率相对较大,裂缝多为横向,少数为纵向。

横向裂缝是指平行于楼板的短边,垂直于楼板长边的裂缝,纵向裂缝是平行于长边,垂直于短边的裂缝。

纵向裂缝多发生在具有连续长横墙附近,有时板面会出现无规则的龟裂。

裂缝通常位于楼板中部板跨度范围内,有时1条横向裂缝在中间,也有2条裂缝在1/3跨两端的情况。

混合结构中楼板大多为双向板,裂缝在接近方形板的双向板中出现概率极高。

由于调查的存在裂缝的房屋中无单向板,因此不知道裂缝的出现与长短边之比大小是否有关系。

(1.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2.横向裂缝: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3.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45°裂缝,板上皮居多。

4.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5.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6.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3、辐射缝:辐射缝是指二条以上裂缝汇交于楼板上某一点的情况。

这些裂缝通常出现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周围,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2mm,通过裂缝修补时开槽检查的情况来看,经常直接露出预埋在混凝土楼板中的线管,而裂缝与线管走向一致或接近,因此可判断为辐射缝与管线预埋时的安装控制措施不当有关系4、其他裂缝:除了上述几种裂缝之外,现浇楼板裂缝还有其他形态的裂缝,可看作斜裂缝、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的组合。

同时,一块楼板上会出现几种形态的裂缝。

(二)、不同阶段造成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1、设计方阶段(1)、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3)、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

(美国混凝土学会的资料认为混凝土有干缩和温度变形两种,干缩变形每30.48m约收缩19mm。

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为,37℃的温度变化每30.48m 收缩或延长19mm 左右。

国内有人认为40m 长的楼板因硬化凝固产生的纵向收缩量为8—20mm。

)(4)、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5)、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施工阶段(1)、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苫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都苫盖,但浇水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2)、施工速度过快,楼板加荷过早,特别是刚浇筑完几个小时的楼板即上料,如脚手架钢管、扣件、钢筋半成品、砖等,造成局部混凝土集中堆载,使楼板早期受损严重;(3)、混凝土振捣不当、不均匀;(4)、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5)、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6)、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另外,由于板底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或过稀时,也会由于浇捣混凝土使板底出现裂缝。

(7)、 PVC等管作预埋与混凝土结合差,在混凝土浇捣时,容易引起PVC管上移或下沉,使得板顶或板底保护层变薄,从而使楼板出现沿穿线管走向的裂缝。

(8)、冬时期间受冻。

(9)、混凝土材料①、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②、水灰比大(塌落度太大),水泥用量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当;③、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④、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⑤、混凝土供应间歇时间长,施工缝处出现裂缝。

二、楼板裂缝的特点:1、裂缝多数在建筑物未投入使用情况下产生,很多建筑物在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裂缝,有的甚至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2~3个月以后就出现了裂缝。

这时楼板除了在施工阶段承受施工荷载以外,往往只承受自重荷载,甚至尚未达到楼板荷载设计值,这说明了在施工阶段己经有某种或多种因素与楼板裂缝的产生有很大关联。

2、部分裂缝为贯穿裂缝这些裂缝在楼板板面与板底同时出现,通过蓄水试验检查的话会出现渗水现象,说明为贯穿裂缝,但从对裂缝的检测情况来看,基本都是无害裂缝。

由于贯穿裂缝的存在,对于住宅楼来说存在渗漏隐患,也就是一旦楼上住户家中发生管道渗漏(装修拌合砂浆等),水将流到楼下住户家中扩大渗漏影响面,造成不必要的附加损失,而且裂缝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住户的心情,因此只要是贯穿裂缝无论是否有害都必须及时进行修复。

3、主体结构大多生产于春、夏、秋季节的高温、大风天气,有些裂缝是经过炎热的夏季,大多在秋季或冬季出现,(这里是指可见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上)而从结构阶段施工期来看,基本都是在春季、夏季到秋末处于主体结构的标准层施工阶段,可见楼板裂缝与建造和竣工季节也有一定关联。

4、与地基好坏基本无关,根据以往某天然地基工程的沉降观测结果,沉降值都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而且沉降值远远小于设计值和规范规定值,就目前多层项目基本都采用了纯桩基或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等基础形式,沉降值应小于天然地基形式,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因为沉降差异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较为复杂多样,但是综合来看,一是设计阶段的不足造成裂缝,二是施工过程未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操作产生的裂缝;三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商品混凝土会掺入各种外加剂等,也是造成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结合施工阶段的各种因素等,有针对性的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预控,以减少或杜绝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现象。

三、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细化分析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如今建筑施工都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般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比较大。

如果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经过振捣后楼板表面会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或砂浆层。

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初凝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面层为浮浆或砂浆层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

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混凝土大许多,变形值不同也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

这种表面裂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进一步向板底发展,最终形成上下贯通的裂缝。

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浇捣混凝土前模板不洒水润湿,过于干燥,模板吸收混凝土中部分水分,特别是夏天在暴晒后的模板上直接浇筑混凝土,必须进行浇水湿润,以降低模板的温度,避免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再次加热,使混凝土失水加速,造成楼板混凝土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模板支撑体系未完全按规范和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导致梁板支撑体系刚度不够或模板挠度过大,在荷载作用下沉陷变形,造成楼板混凝土裂缝。

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在楼板混凝土浇捣时,不注重钢筋的成品保护,上部负弯矩钢筋被操作工人踩弯、踩倒、下沉,由于变形破坏的钢筋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复位,导致楼板钢筋保护层过厚,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降低了楼板结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楼板很容易产生裂缝。

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混凝土过分振捣,将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和空气,表层呈现泌水,造成比下层混凝土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待水分蒸发后,极易形成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混凝土振捣后过度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中骨料下沉,楼板表面也会形成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造成楼板表面混凝土收缩裂缝。

5、过早拆模和加荷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为了节约模板成本,现场只配备二套模板周转使用,同时为抢工期,施工进度达到四至五天一层,这样过早拆除下层模板时,楼板混凝土还远没有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就要承受大于自身能力的外力。

加之施工现场不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第二天、甚至几小时就上人、上料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未达到终凝强度就外加施工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造成楼板产生裂纹或断裂。

因此,模板支撑体系拆除过早也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种裂缝在施工前期比较难以发现,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发展形成上下贯通的裂缝。

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次性浇捣面积大,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也大,水化过程较快,致使楼板表面温度较高。

受太阳照射后,更加快了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裂缝。

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更容易产生裂缝。

施工进度、混凝土养护时间对裂缝产生有影响,比如在同一个小区,不同施工单位采取不同的施工进度及混凝土养护方式来看,施工进度合理、混凝土养护充分的建筑物裂缝产生数量普遍较之施工进度快、养护时间短的建筑物少。

因此,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一定施工经验的都知道,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楼板即被雨淋(小雨),那么这一层楼板出现裂缝的概率相对来说肯定要小,这说明早期混凝土养护是很关键的(过早会引起表层胶凝材料流失,表面出现翻砂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