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法考试资料单选20*1 多选10*2 名词解释5 简答5 实例2(10个小问题)1.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因为我们不能把一个或一些经济法律规范等同于经济法,也不能把经济法律或经济法律的简单相加就视为经济法。
任何法律部门的形成,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2.经济法调整对象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国家为了本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需要就以下方面加以干预:(1)市场主体的设立(设权)、变更和终止;(2)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3)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干预手段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排除市场障碍,以便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国家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社会分配调控关系为了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需要建立强制实施、互济互助、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基本原则确认的方法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基本原则确认的标准、4.经济法的主体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框架真政府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1)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规定或根据有关国家机关的决定、命令和特别授权而取得。
这是国家机关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主要方式。
(2)经审批(特许)和登记注册而取得。
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少数企业需如此取得主体资格。
(3)经登记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
(4)经法律、法规认可而取得。
如公民只要取得劳动者、消费者的条件,就当然是劳动消费者资格。
(5)经章程、合同认可而取得经济法主体,如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只要符合章程的规定,就取得企业内部关系主体资格,农民签订承包合同,就成为农村土地承包户。
消费者权利一、安全权二、知情权三、自主选择权四、公平交易权五、求偿权六、结社权七、获知权八、人格尊严受尊重权九、监督权新消费者六个亮点亮点一: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消法》第23条第3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自消费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出现瑕疵,发生纠纷的,由经营者承担相关举证责任。
【提醒】该规则仅适用于机动车等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且仅限于购买或者接受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六个月后,不再适用。
亮点二:赋予消费者反悔权《消法》第25条第1款、第2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提醒】反悔权仅适用于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消费者直接到商店购买的物品,不适用该条规定。
另外反悔权的期限是七日内,且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商品,不在此列。
亮点三: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消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亮点四:消协可提公益诉讼《消法》第37条第1款规定:消费者应履行以下公益性职责:……(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提醒】公益诉讼针对的是群体性消费事件,单一消费事件,消费者只能自行提起民事诉讼亮点五:定位网购平台责任《消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提醒】网购平台承担责任有前提。
亮点六:加大消费欺诈赔偿《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修改后的《消法》不仅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由“退一赔二”变为“退一赔三”,而且还对赔偿的最低数额进行确定。
【提醒】此赔偿原则仅针对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加强“三包”:7日内有“小问题”就可退货格式条款:加大力度制约“霸王条款”“召回”首次写入消保法按的规定有以下五种途径解决纠纷(一)与经营者;(二)请求调解;(三)向有关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提请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受损的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因商家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消费者可以要求提供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的经营者予以赔偿。
其根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产品质量法》第32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条、第42条,消费者可以请求的具体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致人残疾的,除上述几项以外还包括:生活补助费、残疾人生活自助用具费、生前抚养人、赡养人的生活费和残疾人赔偿金。
致人死亡的还要支付丧葬费。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也就是说凡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都必须纳入的监督管理范围,尽管不属于调整,但是,用于的所有原材料、配件及其设备,应当接受《》的监督、调整。
大道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关P271(一)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三)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认证标志:由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设计,用以证明某产品符合规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一种产品质量专用标志四、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T15(一)检查主体1、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2、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二)检查对象:产品1、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2、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3、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重要质量问题的产品三)检查的方式:抽查1、原则: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2、配套措施:根据监督抽查的需要,可以对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并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
监督抽查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生产者承担责任的原则及构成要件产品责任实行严格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符合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生产者、销售者就应该向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它的构成要件有:(1)须有缺陷产品(2)有损害事实存在(3)存在缺陷具有过错(4)须有因果关系等税收法定原则所谓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
税收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税;纳税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
它肇始于英国,现已为当今各国所公认,其基本精神在各国宪法或税法中都有体现。
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税种法定、税收要素法定、程序法定。
中国宪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都有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在即将制定的税收基本法中亦应明确规定。
税收的概念是什么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取得的一种形式。
取得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税收特征税收特征亦称“税收形式特征”,是指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质的规定性。
税收特征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
其本质是国家为满足而对进行的集中分配。
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纳税主体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
一种是狭义的纳税主体概念,即纳税主体仅指纳税人。
另一种是广义的纳税主体概念,即将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履行的主要义务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均称为纳税主体。
税率税率是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三种:、和。
税目税目,经济名词,课税客体具体划分的项目,是中规定的应当征税的具体物品、行业或项目,是的具体化,它规定了一个的课税范围,反映了课税的广度。
由于同一税目通常适用同一,因此,它是适用税率的重要依据。
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和经营单位的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范围比大。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1)国有企业;(2);(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
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所得、利息所得、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和范围1、“依照外国法规成立,主要管理机构在国外,其在国内设有的”,这个属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2、,不是企业所得税的,它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的标准和范围有哪些新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允许的扣除项目1、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时扣除;2、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3、满足规定条件的可以扣除;4、资产、毁损、报废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扣除;5、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扣除;6、企业发生的不需要的,在生产、经营期间,向借款的,准予扣除;向非借款的,不高于按照同期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7、广告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8、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支付的法定保险费准予扣除9、企业向社保部门缴纳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性质的保险费用,可在;10、企业参加的和运输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准予扣除;11、企业实际发生的满足职工共同需要的集体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用支出准予扣除;12、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支出,在2%(含)以内的准予扣除;13、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在%(含)以内的准予扣除;14、企业以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租赁费,可以据实扣除;15、企业发生的租赁费不得扣除,但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安装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等可以扣除;16、企业实际发生的,可以作为在;按应纳税所得的来源划分,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大致可以分为3类,共11个应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