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O (2017高考全国卷生理现象是()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

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选B。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

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

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❺(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选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选A。

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管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❺"(2017高考全国卷I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_________ 。

⑶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❻(2017高考全国卷n )将室温(25 C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C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C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 ,汗液分泌会_________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___________ 。

⑶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C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____________ ,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

解析:(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

(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 C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C引起的⑷增加增强[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 (2018河北望都中学月考)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 0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 +B .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纤维蛋白质、Ca2+>载体、抗体D .转氨酶、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糖被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转氨酶(血浆中含有少量转氨酶卜Na十、葡萄糖、氨基酸均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 (2015高考海南卷)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选C。

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项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项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项正确。

3. (2018郑州模拟)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 、b 处的箭头表示血 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 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C .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解析:选B 。

由图可知。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②;若②为肝脏细胞,由于扩散作用,则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在血浆、 组织液、淋巴循环中,组织液中的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能够进入淋巴液中 ,但淋巴液中的物 质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4. (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选B 。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项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 液中使血糖浓度升高,B 项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 ,但由于机体与外 界温差大,其散热量仍大于炎热环境 ,C 项错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是抗利尿激素作用 的靶细胞,无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D 项错误。

5. (2018江苏东台月考)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9甲—> 乙 释放〉抗禾U 尿激素彳丙—-尿量A .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D .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解析:选D 。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分析图示可知,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垂体,B 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 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合成,C 正确;结构丙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D 错误。

其中甲、 ,A 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6. (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C.白蛋白减少,02运输能力减弱D .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解析:选B。

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B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02的能力,C错误;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不参与免疫调节,D错误。

7. (2018贵州黔南州模拟)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此时对人体生理变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B .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C.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解析:选D。

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A正确;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的现象,而人体热量的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B正确;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尿量减少,C正确;此时产热和散热都增多,体温维持稳定,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