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赛区
竞赛设计报告封面
作品编号: (由组委会填写)
作品编号: (由组委会填写)
说明
1.为保证本次竞赛评选的公平、公正,将对竞赛设计报告采用二次编码;
2.本页作为竞赛设计报告的封面和设计报告一同装订;
3.“作品编号”由组委会统一编制,参赛学校请勿填写;
4.“参赛队编号”由参赛学校编写,其中“学校编号”应按照巡视员提供的组
委会印制编号填写,“组(队)编号”由参赛学校根据本校参赛队数按顺序编排,“选题编号”由参赛队员根据所选试题编号填写,例如:“0105B”或“3367F”。
5.本页允许各参赛学校复印。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设计与总结报告
摘要:本设计是针对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A题,电路的设计是基于BUCK 拓扑的开关稳压电路的拓扑结构,以美国NSC的LM2576为功率输出核心,提出一种基于并联Buck变换器的自主均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并联Buck变换器状态方程,设计了由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的自主均流的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关键词:并联型自主均流控制
方案一:隔离式DC/DC转换器,通常采用变压器来实现,由于变压器具有变压的功能,所以有利于扩大转换器的输出应用范围,也便于实现不同电压的多路输出,或相同电压的多种输出;并有效地实现实现输出与输入电气隔离,但对变压器的要求较高。
方案二:非隔离式DC/DC转换器。
由于变压器存在漏磁和损耗,会造成效率低下,故采用非隔离型,题目要求是将24V直流电压转换为8V,为降压电路,因此buck型非隔离式DC-DC转换器。
(4)控制方法
方案一:电压型控制方法,开关变换器输出的电压VEB与参考电压比较并放大,得到误差信号VE,VE又与PMW比较器和锯齿波信号相比较,从而输出一系列脉冲,这些脉冲的宽度随误差信号VE的变化而变化。
此方法夫人单环回路容易设计和分析,锯齿波幅度比较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但输入或输出的变化只能在输出改变时才能控制并反馈进行修正,响应速度慢,电压型控制对负载电流没有限制,因而需要额外电路限制输出电流。
方案二:电流型控制方法,实在传统的电压型控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内环(电流反馈环),使其成为一个双环路控制系统。
此电路中回路稳定性好,负载响应快,具有过流保护和可并联性。
双反馈回路使得电路分析变得比较复杂,由于控制回路需要电感电流控制信息,控制电路的存在增加了整个变换器设计的复杂性,同时也会影响变换器的效应。
综合以上分析,本系统采用电流型控制电路。
(5)电源电路
由于提供24V直流电,采用78XX系列稳压以及LM1117逐级降压为MSP430提供3.3V供电电压。
采用ICL766产生负极性的电压供给仪表放大器AD620.。
二.理论分析
1 DC-DC变换器稳压方法
利用无源磁性元件和电容电路元件的能量存储特性,从输入电压获取分离的能量,暂时地把能量以磁场形式存储在电感器中,或以电场形式存储在电容器中,然后将能量转换到负载,实现DC-DC转换。
其中采用PWM技术,从输入电源提取能量随脉宽变化,在一个固定周期内实现平均能量转换。
最终达到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
2 电流电压的检测
使用与电感串联电阻来检测电流,控制信号和补偿斜坡通过比较器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脉宽调制。
3 均流的方法
在两个并联的模块中,以输出最大电流的模块为主模块,其余为从模块,利用二
四位半数字万用表
实测过流保护值为4.4A。
五.实验总结
综合上述各部分的测试结果:本设计圆满完成了题目的基本要求部分和发挥部分,经过反复的调试和理论验证,保证了开关电源并联供电系统的稳定工作,使直流输出电压稳定在8V,当调整负载电阻并保证输出电压时,无论是1:1模式1A 还是1:2模式1.5A,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小于5%。
当过流电流为4.4V,误差仅为1%.。
在调试的过程中,不断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对开关电源的工作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此次的竞赛中都有了不小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童诗白
2 《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