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漫画手抄报简单

心理健康漫画手抄报简单

心理健康漫画手抄报简单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1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2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3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4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5
1、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
科学的诊治。

2、积极的心态可以促使我们表现出坚定、诚实、乐观、自信、
热情、宽容等优秀的人格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生活能够幸福、工作取得成就的积极心理因素。

相反,事事怀疑自己,缺乏自信,
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一点小事也会不开心,则会逐渐使人变得自卑、颓废、忧郁、懒惰、意志消沉、希望泯灭,最终走向平庸。

3、对自己不要对于苛求。

有的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根本
无法实现,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分十美,往往因为
区区小事而怨天尤人。

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
及的范围,易于实现,心情就容易舒畅了。

4、对人要表示友好。

如果在适当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与人敌对,心情自己会平静。

5、不要将想说的话强压心底,只有说出来才有助于心态平衡。

6、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

所以无论
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7、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因为积极乐观
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孩子有了分离焦虑症父母该怎么办
什么是分离焦虑?
有人称它为“拒学”,也有人称它为“学校回避”,还有人称它为“分离焦虑”。

父母亲形容它为一场恶梦。

分离焦虑对所有小孩童来说是正常的。

想象它为一种生存的本能。

人类,尤其是无助的人类,需要依附于能给予他们亲近、温暖、关
怀与保护的父母人物。

这种必要关系的意识是人类固有的,起源于
我们大脑中最原始的部位。

在婴儿成长、大脑发展的同时,他们和“依附人物”的关系会逐渐地变得更复杂。

因此,父母也称为依附
人物。

婴儿于幼儿会将他们最深的恐惧,托付于“父母能使这些恐
惧消失”的这种生理上的意识。

他们认为父母就像一种力场。

这在
某一个程度上是完全正常的。

普通的分离焦虑,什么时候变成问题?
让我们先从典型的发展角度看待分离,然后我们才能将此角度,和莎拉的经历,进行比较。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将年幼的婴儿传给房间里的陌生人,孩子也会不当一回事。

但是,到了9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开始
受够了。

9个月大的婴儿看到陌生的脸孔,就嚎啕大哭,惊慌地向
妈妈或爸爸伸手。

发生了什么事?
9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会开始辨认父母亲熟悉的脸孔和陌
生人之间的分别。

人类发展的专家将这个现象称为“陌生人焦虑”。

这是小孩发展中的依附系统的许多里程碑之一。

小孩的大脑已经形
成了父母亲的心理表征,能分辨爸妈和其他人。

这是一个又美妙、
又实用、又有保护性的进化上的发展。

事实上,就是这种辨认能力,促使一岁小孩开始自行探索世界。

是的,他们在这个年龄比较会行动,但是他们也有安全感,知道父
母亲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会来救他们。

有了有经验、能信任的父母亲,他们所产生的安全感,足以让他们往未知探索。

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要密切留意他们,因为他们似乎无惧,所以可能造成各种麻烦。

但是,到了生命的第二年,这些不受约束的探索会结束,我们看到的反而是臭名昭彰的“可怕的两岁”。

幼儿开始粘着父母亲,变
得诸多要求,而且会时常拒绝自己玩。

这项发展上的成就,很矛盾
地象征了进化上的进步。

这个年龄的小孩,现在有了能力意识到有
一个分开、又有潜在危险的世界,因此需要被保护。

这是确保自身
安全的正常过程。

随着小孩成长,大脑继续发达,我们会看到渴望自立和恐惧分离之间有了日趋增加的紧张。

要记得,某些程度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意料中事。

三、四岁的儿童害怕晚上自己睡觉、五岁儿童害怕父
母亲出门,将他们留给保姆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小孩对于外在
世界的风险日趋扩大的意识,所做出的正常反应。

我们尤其是在小
孩开始上学的时候就会看到这种情况。

这种焦虑,在学前教育、幼
稚园及一年级的时候很常见。

但是,有些小孩根本不能忍受分离。

他们不能自己睡觉、和别的儿童游戏约会、或者上学。

他们将这些分离的情况视为危害生命的
事件。

他们内在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被引发了。

但是,这种反应不是
因为真正或即将发生的危险情况引发,而是所有分离情况都会引发。

这犹如他们的焦虑“恒温器”已经失灵了。

我们都知道战斗或逃跑反应是什么。

当我们感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觉醒提高、恐慌的状态。

我们得忍受濒死感。

我们的
心跳率和呼吸率会加速。

我们甚至会感到发抖、头晕。

总之,就是
我们会感到肾上腺素冲上来,以预备我们逃离危险。

分离焦虑症是童年时的一个疾病,孩子几乎每次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就会产生犹如面对生命危险的感受。

这是一种真实,却无必要
的恐慌。

当他们面对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
这些小孩平静下来。

他们的思想与感受,必定会转向父母亲遇到伤
害的忧虑。

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次的分离,将会以最糟的损失收场。

他们深怕自己会恐慌地孤单,不受保护。

只有父母的存在,会让他
们安心。

像莎拉一样的孩子被送往学校的时候,会经历恐慌的肉体症状,而且会被失去父母的恐惧所淹没。

他们时常被“父母会发生不幸的事”的信念所困扰。

患有轻微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旦进入了课室,
往往就会平静下来。

对这类孩子来说,危机只出现在分离的时刻。

对其他孩子来说,除了和父母团聚之外,没有其他什么能缓解心情。

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时常会反抗,有发脾气的倾向,也会到处发
泄情绪。

他们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世界中,这种破坏,远远超过没
有父母的几个小时的危险。

分离焦虑症有多常见?
分离焦虑症相对地罕见,只有百分之四的孩童会患上这个疾病。

尽管如此,它构成了转介治疗的所有焦虑症案例的将近一半。

分离
焦虑症对孩子和父母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对小孩来说,分离焦虑
症除了会让他充满恐惧之外,也会造成学业退步,和同学隔绝,以
及对于下次的分离逐渐增加的恐惧。

另一方面,对父母来说,分离
焦虑症也会涉及失去工作,睡眠不足,和朋友、伴侣相聚的时间减少,也肯定会产生绝望的感受。

分离焦虑症时常会世代相传,也和他们在青春期和成年期产生其它的焦虑症或抑郁症有关联。

除此之外,许多父母在分离时表现得
过度保护性、控制性或焦虑,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分离焦虑症。

这不是在说父母造成了分离焦虑症,而是有爱心的、负责任的父母
可能不知道他们本身的焦虑,其实是强化他们孩子的焦虑。

猜你感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