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风测天1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2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3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4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5风三风三,一刮三天--------是说在春季如有北方强冷空气移来时,便要刮大风。
大风过去,其后面还有小股冷空气断续移来,一般还要刮两三天。
6回头风,特别大--------风朝着一定方向前进时,如突然转变方向,说明有锋面过境,将有风暴来临。
7伏里东风不下雨--------伏里的东风或东南风,系来自海上暖湿气流,但若无冷气流将它抬升,一般不能成云致雨。
8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在天气久晴的情况下,虽有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如不经冷空气抬升,也不易降雨;若此时有西北来冷空气,暖湿空气受抬升,便容易成云致雨。
如果在久雨的情况下,有西北风吹来,将把本地暖湿空气赶出去,因之天气就会很快转晴。
9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在天气久晴的情况下,虽有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如不经冷空气抬升,也不易降雨;若此时有西北来冷空气,暖湿空气受抬升,便容易成云致雨。
如果在久雨的情况下,有西北风吹来,将把本地暖湿空气赶出去,因之天气就会很快转晴。
二、看云测天10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
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11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
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三、看雨测天12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
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13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14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15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1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之处,乌云接驾,这乌云实际是一种低云,颜色黑,说明西方的或西南方、东南方的阴雨正在迅速移来,黑云向上发展,潮湿的空气从南面上来了,未来低压将移至本站,天空将要下雨了。
17、连起三场雾,小雨下不住--------连续几天有雾,说明本地正处于冷暖空气交锋地带,暖空气中水汽充沛,冷空气又导致降温,是生成雾的极好条件,而冷暖空气的交锋往往带来阴雨天气。
18、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日出时呈红色,说明空气中水汽甚多(太阳光经过水汽时,发生散射,只有红光能够射到我们眼中),如此丰富的水汽一般是阴雨天气造成,故为风雨将临的征兆。
19、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大气中的空气也随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晚看西北,如果西北天空黑云滚滚,说明未来要有降水过程移入本地,天气将转坏。
如果西北方是晴天,则未来天气将转好。
早晨起来看东南,如东边天气好,这说明坏天气将过去,未来天气晴好;如果东边天气不好,很可能随着南边的天气向北发展,天气逐渐转坏。
20、乌头风白头雨--------“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
“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
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
“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
“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
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
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21、早虹雨晚虹晴--------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
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
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
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
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
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四、闻雷测天22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23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
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24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
“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25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
26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27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28、地黄有风,天黄有雨--------太阳落山时,如呈现黄色,这是大气中灰尘和水汽凝结的现象,天空中既有大量水滴凝结,即有产生阴雨的可能。
29、日落晴彩,久晴可待--------太阳西下时,天空呈现青蓝色,说明空气清洁,水汽少,表示天气将继续晴朗。
30、星星稠,满街流--------每当低度压来临之前,小星星因受云层遮掩,多已不见。
但特别亮的星体,透过薄云,看来四周边缘模糊不清,像是许多星汇集在一起,很稠密的样子。
有这种现象表示风雨不久就要来临。
31、单耳刮风,双耳下雨--------耳,指太阳两边的白色光环,当天空有卷云或卷层云时,阳光被折射,便出现日耳。
因为卷云或卷层云均为低气压系统的先导,所以天气将有变化。
双耳表示高空大气层大范围不稳定,单耳表示局部性不稳定,出现双耳时,天气变化可能性比单耳大。
32、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晒河底--------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尤其是雷阵雨后。
东方出现彩虹,就说明东方的云水汽丰富,水滴也大。
在北半球,除了台风这种天气系统以外,其他天气系统都是自西向东影响我省。
所以东方出现彩虹,雷雨就远离我们这儿了。
同样道理,西方出现彩虹,主要的天气系统还是自西向东影响我省,如果不下雨就怪了。
而南方出现彩虹,就说明雷阵雨在南侧,已经偏南移,所以就会出现高温、少雨、干旱的情况。
33、星星眨眼,有雨不远--------夏天夜晚天空星光闪烁不定,说明大气扰动剧烈,预示不久将有风雨出现。
星从哪方开始闪动,风雨就从哪方来。
如满天星斗闪动,风雨就有可能在天明来临。
34、云从东南涨,大雨不过晌--------民间解释:云从东南来了,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专家解释:如果云系在东南方发生、发展,偏南来的降水系统就向我们靠拢,暖温气流丰沛,能量充足的水汽,就会产生明显的降雨。
七、看物象测天35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
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
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36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
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37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
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38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
例如: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
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
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春天如何防潮:1.间歇通风法。
把朝南或东南方向 即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开启下风方向的门窗,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
天气转晴时,可打开所有的门窗,以加速水分蒸发。
不过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时开窗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