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黄的护理常规

胎黄的护理常规

胎黄的护理常规
胎黄是因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淤血内阻所致,以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病位在肝胆、脾胃。

新生儿黄胆可参照本病护理。

【辩证分型】
1.湿热内蕴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不欲吸乳,大便秘
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

2.脾虚湿困面目皮肤发黄,精神倦怠,不欲吸乳,时时啼哭,腹
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

舌苔白滑、指纹淡。

3.气血淤滞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渐渐加深,右肋下痞块质硬,或
见瘀斑、衄血,舌见瘀点、胎黄,指纹紫。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新生儿注意保暖,提早开奶。

2.病情观察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

(2)注意观察胎黄的患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困难,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3)密切观察大小便颜色,并及时记录。

同时保持皮肤和臀部的清洁,加强患者口腔和眼睛的护理。

3.情志护理
(1)对乳母宣教引起胎黄的原因,指导乳母保持情绪稳定与乐观 (2)经常用手抚摸患者,轻抱患者变动体位,尽量避免患者哭闹。

(3)出生后1月小儿有听觉,可多对患者轻声细语。

4.饮食护理
(1)乳母的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患者的乳量不宜过多,应定时定量,保证水分的摄入。

制定科学喂养方法。

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人工喂养的患者看,应制定科学喂养方法。

5.用药护理按时喂药,喂药时可取侧卧或头偏向侧,速度不宜过快,可用滴管从口角处滴入。

6.临床辩证护理
(1)湿热内蕴证者,病室温度不宜过高,不应过暖;服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汤剂,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

勤换衣裤及尿布,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2)脾虚湿困证,室温不宜过高,注意保暖,衣被要松软。

中药汤剂宜温热喂服。

密切观察腹胀的程度,大小便的色质量。

腹胀严重的患者,可用葱白、食盐和匀炒热,熨脐腹部,以温热为宜,防止烫伤。

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气血淤滞证者,观察大小便颜色,大便若由灰白转黄,多为胎黄好转的表现。

眼睛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眼膏,防止
感染,加强口腔护理。

注意保暖,合理喂养。

观察腹部胀满、
肝脾增大等病情变化。

(4)脾肾阳虚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健康指导】
1.孕期注意饮食卫生,禁酒和辛辣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如孕母有
肝炎病史,或曾产育病理性胎黄婴儿者,产前宜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