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备课组 郭志强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高一下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

神经调节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而且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和突触内神经传递的兴奋或抑制的结果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困难。

三、教学目标
本课时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部分。

其中考试大纲要求①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②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③ 人脑的高级功能(I )。

①②的层次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在
过程认知上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而且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本节课细化的学习目标:
1. 通过纠错讨论,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 结合实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3. 结合图例解释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

4. 通过绘制突触结构图,说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

四、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任务:给出一段信息,中等程度学生能找出错误。

目标2评价任务:给出生活事例,学生能回答其原因。

目标3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画出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示意图,解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

目标4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绘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正确标注兴奋传递过程。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思路本着问题引导,全面复习;画图描述,难点分析的主线进行,把难以理解的过程通过
反射弧
图示和事例比喻简单化、形象化。

六、教学过程
(一)课上10分钟背诵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该方式的结构基础是?其结构包括?什么是兴奋?
2.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各级中枢的名称及其作用是?分级调节主要指?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各分区及其功能?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其传导特点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电荷如何排布?
局部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兴奋发生过后电位如何变化?
4.突触小体是位于轴突还是树突上?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其结构包括?其类型包括?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信号传递?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突触传递的特点是?为什么?
(二)问题订正
学生回答,全体订正。

(三)知识整合,解决疑难
1. 通过“纠错”形式和联系实际整合目标1和2。

(1)纠错卡:
对上述内容可先告诉学生有5处错误,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并说明理由,完成对该部分知识的深化和外延的设置,也可增强课堂讨论,畅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2)联系实际:
针刺手指时是先缩手还是先疼?去医院取指血时也会感觉疼,为什么不缩手呢?
通过学生经历过的实际问题,自然解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并强化了神经调节知识的系统性。

2. 通过绘图和语言叙述,进一步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回顾反射弧,引导学生画出反射弧结构图,在图示基础上指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不同区域。

截取不同区域放大,指导学生根据投影的知识卡问题1和2在放大区域进行板图和描述。

知识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台下学生的板图,在学生描述这些过程之后,教师补充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从而突破难点。

3. 联系实际,完成突触内神经传递作用判断
知识卡
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并突破难点。

(四)展示目标,反思小结
投影本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条对应反思小结。

课堂小结:通过分析三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神经调节是高考的一个大的考点,同时它还与细胞的结构、生理和代谢等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本题是考查学科内综合的重要素材
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资料概述与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