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五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五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五篇
【篇一】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讲述了在北宋时期一位名叫杨时的学问家,他虚心好学,十分尊敬老师。

有一天,他和他的同学遇到了难题,去请教老师。

可是老师正在休息,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休息,就在门外静静地等候。

这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杨时的同学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准备去叫醒老师却被杨时拦住了。

当老师醒来时,他们已经变成了雪人。

他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学习。

我也被杨时尊敬老师、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感动。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白天她们在学校里忙碌地工作:上课、备课、教育我们,晚上又在灯下写教案、批改作业,常常忙到深夜。

班级里有五十多位同学,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写字,教我们做人。

当我们犯错时,老师并不是厉声地训斥我们,而是让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老师告诉我们,犯了错误不可怕,及时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错仍然是个好学生。

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地鼓励我们,让我们健康成长。

老师还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在语文课上忍不住呕吐,老师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关切地询问我哪里不舒服,不嫌脏地为我打扫干净,并通知我的父母,让他们接我回家好好休息。

我们在老师的无私关爱和陪伴下度过了四年快乐的时光。

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辛勤劳动,我们应该学习杨时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这样老师才感到最幸福。

【篇二】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
老师是授予我们智慧的人,尊敬老师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美德。

这是我读过《程门立雪》这则故事后的感想。

《程门立雪》讲了宋朝时,杨时拜程颐为师。

有一天,他和朋友游酢去程家求教。

正巧下雪了,而程颐正在闭目休息。

为了不影响程颐,他俩便没进去,而是站在门外等候。

等程颐醒来时,雪已下的有一尺多厚,两人也早成雪人了。

杨时对老师的尊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整天不知疲倦的为我们上课,改作业,这都是为了什么?那还不是想让我们学会知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看看我们自己,又有几个能像杨时一样尊敬自己的老师,难道老师整天的劳累就换来这些吗?不,同学们,让我们像杨时一样去尊敬老师吧!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站在雪中向老师求教,我们只需要在街上遇到老师时说上一句:“老师好!”在教师节来临时向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同学们,老师似园丁,辛勤的培育着我们,我们通常只需说一句话,倒一杯水就能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敬。

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季,让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给老师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向老师送去冬日里的问候,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和那如母亲般的温暖。

让我们在六年级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更加努力学习,像杨时一样尊敬我们的老师。

【篇三】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
当听到国学堂的朗读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时,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

虽然他学问也相当高,但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老师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一天,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同学不要惊醒老师。

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同学却还立在雪中,同学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老师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

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这个国学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这些道理也运用到了生活中。

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正要拿出语文书早读时,突然我发现忘记带语文书了。

“怎么办?今天除语文早读外,还有两节语文课了”。

我着急得脸涨得通红。

急中生智,我想起了6·1班的好朋友“非非”。

于是我跑到6·1班去,找到“非非”说:“对不起,你能把语文书借我用一下吗”?她见我这么着急,说:“别着急,我马上给你”。

离开6·1班教室时,我对她说了一连串“谢谢”。

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我已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心中充满对“非非”的感激。

“非非”的行为不正是应验了上面这个国学道理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遇见困难,互相帮助。

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国学知识,继承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篇四】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
在星期5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

内容是这样的: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十分好学。

千里迢迢去大学者程颢、程颐那里去求学。

一年冬天,他和同学去老师那请教问题,到了门口,恰好老师在午睡。

同学要敲门,杨时不让,说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吧。

等了许久,突然下起了大雪,俩人冻得浑身发抖,但他们仍然都站着。

直到老师一醒来,外面的大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当我学完了这篇成语故事后,我受益匪浅,以前我都不懂得什么是尊师重道,可现在我是知道了,上课坐好认真听讲、坐直、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不发呆、积极举手发言、不惹老师生气、不给老师添麻烦、作业认真完成这就是尊敬老师。

可我就有一次不尊敬老师,有一次星期五的时候,我们不能去上体育课,我们就让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去,可语文老师却不带我们去,我的心情就非常的低落,上课时,我就坐不好,也不举手发言,甚至连会的题也不举手,字还写的非常不好。

直到下课了,我都还没有原谅老师,还在责怪老师。

唉!我真的是惭愧啊!为了不上一节体育课,我就这样的责怪老师,要跟杨时比起来,我可差的太远了啊!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跟老师说:“老师,对不起。

我不该这样,我向您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这样了,请您放心吧!”
【篇五】程门立雪读后感400字
《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小故事,可是有两个意义,相当于小故事大道理。

在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考取进士后,立志研究学问,到了河南来拜师,拜程颢为师,一直到程颢去世。

年以四十的杨时,不想就那么算了,于是
找到了程颐,拜其为师。

在大雪纷飞的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在中午向老师请教,可老师在午觉,他们就在门口等成了雪人。

虽然故事很小,可给我的启发很大,它提醒我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认真听讲,做老师的帮手。

第二个启发,一个四十多的人了,还那么好学,用孔子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句话来形容杨时在好不过了。

鲁迅读书时吃米糕,发现自己把墨水当糖蘸着吃,还说嫌自己肚子里的“墨水”不够多,这一点还嫌太少了;有人学习时,家里没有灯光,就凿开别人家的墙壁用射出的光照着书学习;有人怕晚上学习时睡着就头发挂在房梁上,用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以前很多人对学习那么痴迷,到了现在,知识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要想着家里有父母撑着,如果现在不学习,父母死后那你怎么办?趁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你就能报答父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