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有位传奇人物,刚满30岁,便是造价2亿多元的大项目的项目经理。
他便是张红涛——一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经理。
抢着干活的有心人
想当年,初到大桥,意气风发的张红涛便是个工作中的有心人,在干好自己技术工作的同时,还抓住一切机会涉猎项目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知识。
在2002年破土动工的济洛高速洛阳黄河桥工地,由于合同部门人手不够,张红涛被紧急抽调到合同部帮忙统计协力队伍工程量。
本来跟他毫不相干的工作,他却总是“抢”着干。
后来他坦言,现在很多在设计变更和调概索赔方面的思路都得益于那一段时间给合同部免费做“义工”时打下的基础。
通过那次经历,他懂得了如何对照合同条款,分类计算工程量,知道了哪些变更能给企业创效,哪些变更是
多余的无用功。
身先士卒的“少帅”
“当领导要让人信服,职工都在看着我们呢!”这话就出自这位80后项目经理只口。
张红涛很少在项目部住,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桥下临时搭起的板房里。
他说:“每天夜里我都要去工地转一圈再睡觉,那离工地近,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现场,这样心里会觉得很踏实。
”在项目部资金紧张时,他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贡献出自己的信用卡来给材料商结账。
有时甚至自掏腰包,借钱给协力队伍来发放农民工工资。
身先士卒的他就这样使自己的威信在职工心中一点一点地
建立了起来。
充满大局意识的魄力青年
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时,张红涛突然接到业主咸阳市兰池大道横桥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电话,要求他火速到指挥部开会。
到了指挥部,指挥长铁炜对张红涛说:“明天省领导来兰池大道视察,我知道这个标段跟你们大桥局没关系,不过事儿交给你们我比较放心,夜里能不能组织人把你们桥下面的兰池大道打扫一下?”“没问题!”张红涛只说了这三个字,随即便拨通了项目部物机部长李少春的电话,要求他们火速去项目所在的窑店镇买扫把和铁锹,并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一个70人的清扫队伍。
半个多小时之后,一支由职工和农民工组成的清扫突击队扛着扫把和铁锹走上了本不属于大桥局承建范围内的兰池大道,开始了清扫工作。
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清扫突击队圆满完成了3公里多的清扫任务。
张红涛的魄力和担当也充分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一个多星期后,项目部接到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嘉奖令:“经指挥部研究决定,补助横桥项目部清扫和维护
兰池大道费用2万元”。
深夜,生物钟式的习惯使这位“80后项目经理”又踏上了那座每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