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塔、微波通信塔及桅杆产品检验规程目录目录 (1)前言......................................................2-3 原材料检验.............................................4-6 下料 (7)制孔、切角、制弯....................................8-9 焊接 (10)清根、铲背、破口 (11)试组装 (12)镀锌 (13)包装、标记、运输 (14)前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广播电视塔、微波通信塔及桅杆产品检测工序、测试方法及判定依据等内容;适用于广播电视塔、微波通信塔及桅杆产品质量检测。
引用标准GY 65-89 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YD/T 757-1995微波铁塔技术条件CECS 80:2006 塔桅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Y 5071-2004 钢塔桅结构防腐蚀设计标准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 /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470-1997 锌锭GB/T 3277-91 花纹板GB/T 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GB/T 5976-2006钢丝绳夹GB5117-1995 碳钢焊条GB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 12470-2003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焊丝GB/T 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9787-1988 热轧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2006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5780-2000 六角头螺栓C级GB/T 41-2000 六角螺母C级GB/T 95-2002 平垫圈C级GB/T 3098.1-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 1228-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9-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 1230-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985-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6-19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 19804-2005/ISO 13920:1996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0066-200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31.1-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GB/T 4340.2-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如上述相关标准被修订,应以最新标准为准。
检测1检测工序:原材料、下料、制孔、切角、制弯、焊件、清根、铲背、铲坡口、试组装、镀锌、包装、运输和贮存2检测原则:a:工序检验必须坚持首件必检与三检原则,并做好记录,防止批量零部件出现废品和不良品。
B:对主要工序、主要构件要进行抽检,做好抽检记录。
C:对检测过程中的发现的不合格品,检验员要及时按检验制度提出处理方法。
原材料测试方法与参照标准铁塔所用钢材的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图纸或有关(协议加工合同)规定的要求,并有制造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或销售单位的材质证明书;一、外形检验:1、对每批进厂的原材料,按相同规格、材质,由检验人员任意抽取6点用卡尺进行外型尺寸测量;2、进厂的钢材应进行检查,其检查重点如下:a、质量是否与出厂证明书和供应方在钢材上所加的标志牌相符合;b、钢材外观检查发现有裂纹、夹层、锈蚀严重等缺陷时,应另外堆放,通知生产人员禁止使用并办理退货手续;3、检测工具:钢卷尺、卡尺;4、各种材料检验检验项目及尺寸允许偏差范围:a、角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热轧等边角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表b、钢板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热轧钢板厚度允许偏差c、槽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热轧槽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表d、钢管的外径及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e、焊条外形尺寸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2、焊条引弧端药皮应倒角,焊芯端面应露出,以保证易于引弧。
其长度不应大于焊芯直径的二分之一或1.6 mm两者的较小值。
f、螺栓与螺母外形尺寸偏差符合下表规定:二、钢材的试验:1、化验室负责抽样化验,化学成分达到要求时方可使用。
2、检验设备:化学:碳硫联测分析仪、光电分光光度计、电光分析天平;力学: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洛氏硬度计;3、材料取样方法与试验项目:a、钢材试验按《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2975—98的有关规定取样;b、钢材试验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的要求;(见下表)c、螺栓力学性能检测允许偏差(见下表)下料工序测试方法与参照标准1、检测选用料的规格是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2、检测式具:角尺、卡尺、钢卷尺;3、角钢与钢板下料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切断的允许偏差4、气割的构件允许偏差同4.2.2之规定,但尚须保证以下质量要求:a:切割表面应光滑无沟槽,个别情况出现的沟槽深度不大于0.5mm;b:切割各种型钢,如工字钢、槽钢和大角钢时,不允许有局部损坏,特别是在受力处不准割成缺口;c:切割完后构件上的毛刺和氧化铁必须清除;5、打号应满足下列质量要求a:铁塔构件应按工程代号、塔型、零件号的顺序,以钢字模压印作标识;b:钢字要排列整齐,字头的规格为12X8mm,深度0.5—1.0mm之间;c:钢字排列位置同一号的构件,钢字应打在同一端部,便于确认;d:打钢字必须避开孔位、焊接部位,以防被冲钻掉或被焊接覆盖;制孔、切角、制弯工序测试方法与参照标准1、检验每组料是否与工艺文件要求的制孔方向、位置、孔径、样式(对划、单划)切角与制弯的形式、尺寸是否符合工艺要求;2、检测工具:钢卷尺、卡尺、角度尺;3、检查内容与允许偏差见下表;制孔的允许偏差4、构件制弯检测项目与偏差见下表:制弯允许偏差焊接工序检测方法1、焊缝质量在外观上应符合下列要求;a:焊缝外观,焊缝具有光滑的细鳞形表面,无折皱断焊,焊口部位平滑连接;b:焊缝应细密无裂纹,夹渣等缺陷;c:基本金属咬肉深度,当钢材厚度在10mm及10mm以下时,咬肉深度不得大于0.5mm,累计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20%;当钢材厚度在10mm以上时咬肉深度不得大于1mm,累计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25%;2、检测工具:焊缝检验尺、放大镜、深度尺、卡尺、钢卷尺;3、焊缝实际尺寸对设计尺寸的偏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要求;焊接件组装允许偏差4、焊接结构件,搭接处除按设计要求焊接外,其余必须焊接密封,绝对不允许有气5、按图纸检查焊接件样式、控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清根、铲背、破口工序检测方法1、根据工艺文件检验包钢材料的清根、铲背或破口制作;2、检测工具:R规、角尺;3、检测项目与偏差值见下表:试组装工序检测方法1、试组装采用卧式组装,检查螺栓通过情况,防止用小螺栓穿大孔;2、检查构件就位情况,构件切角是否小或漏切角,下料尺寸有无错误及板边大等情况;3、主要控制尺寸按图纸规定的尺寸用钢卷尺测量(如底开);镀锌工序检测方法1、检测工具及物品:锌层测厚仪、锤击试验仪及硫酸铜溶液;2、检测项目与方法:①外观:镀锌表面应具有实用性光滑,在连接处不允许有毛刺、滴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酸洗或露铁等缺陷;②锌层厚度:镀锌件厚度小于5毫米时,锌层厚度不低于65微米;镀锌件厚度大于5毫米时,锌层厚度不低于86微米;③均匀性:用硫酸铜溶液浸蚀四次看是否不露铁;④附着性: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
包装、标记、运输和贮存工序检测方法1、包装的一般规定a、角钢的包装长度、捆扎道数及重量(不超过3吨)应便于包装、运输和标识;b、弯曲角钢、角钢焊接件等不能进入包捆的,可以用角钢框架或镀锌铁线包装。
c、包捆的捆扎用角钢框架、螺栓的连接形式,角钢框架、螺栓做防腐处理。
d、连接板包装一般采用钢丝穿入的办法。
e、包装应牢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包捆不松动,避免角钢之间、角钢与包装物之间相互磨擦,损坏镀锌层2、标记除满足合同要求外,还应在包装的明显位置作标记,标注塔号,捆号,标记内容应满足运输部门的规定。
3、运输和贮存应注意装卸和放置场所,不得损坏包装,使产品变形或镀锌层受到损坏。
质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