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
《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者 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 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6、重大危险源申报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标准只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的依据
,而对于场所和设施必须按照安监管协调[2004]56 号文的附件1规定的条件进行辨识,申报。
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 件直接与人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 、卷入、绞、搅、挤、压、碾、刺、割、 磨或被弹出、甩出物体打击等使人致伤甚 至致死的伤害。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和部 位可能多种多样。水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 的机械设备较多,特别是破碎、输送、窑 、磨设备及其传动装置、旋转体更容易造 成机械伤害。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 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如:生产现场安全 防护设施破损。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 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 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 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如:储存圆库出现 有可能炸库的裂缝;窑基础偏斜下沉;厂区受山体 滑坡威胁。 注:从广义上讲,具有安全缺陷的危险源即事 故隐患。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如:照明光线不良; 通风不良;粉尘浓度、噪音超标; 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 交通线路(人行通道)的配置不安全; 操作工序设计或机电设备、设施配置不安全; 梯子太陡、地面滑;平台、走道栏杆不全不牢 贮存方法不安全;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1)在生产活动中造成伤害的危险源 电气设备、用电作业的违章行为;高处作业、 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带;造成电击、坠落、掩埋伤害 旋转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未遵守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造成各类机械伤害、打击伤害等 水泥企业分析室用的化学药品、实验人员未遵 守试验规程;造成化学药品灼烫、中毒伤害。 检修时进入受限空间、检修人员未采取安全措 施或进行相应检测;造成中毒、窒息、灼烫等伤害 储存易燃、易爆、腐蚀性的气(液)体的储罐 、设备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易燃易爆气(液) 体的泄漏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等群死群伤事故。
一、 危险源 1、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 具有能量)或状态(表现)。
按此定义水泥企业的危险源是水泥生产 线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 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 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 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水泥生产企业危险
[
源辨识
]
2014年6月14日
第一节 案例反映出的危险源情况
一、峨胜水泥员工张智忠被水泥活埋致死 事故经过: 1994年元月,张进水泥库清库底水泥,不慎摔
倒埋于仅到大腿深度的水泥中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1、未系安全带不慎坠落(清库危险源之一) 2、未戴口罩水泥粉瞬时封堵五官致昏厥(之二) 3、因瞬时昏厥无法马上站立被活埋(之三) 4、因水泥的流动性大,掩埋后无痕迹(之四) 5、无监护人、无安全清库规范或要求等(之五) 6、无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及基本安全措施(之…
4、构成危险源的三要素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 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1)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 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 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 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如,电压越高越危险。 2)危险源的存在条件: 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 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 ,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如锅炉;储气罐), 周围环境障碍物(如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 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 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的类别。
七、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1、认识水泥生产企业典型危险源类型(据企业特性):
1)生产设备运行中的机械伤害危险源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 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 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4、危险源存在类型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 素,水泥生产中系统不可避免的也存在某些种 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 作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 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
1)可以从源头上开始制定预防措施,避 免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亡,提高安全经济 效益。
2)最大的,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是在作业 现场的员工。可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几乎每 天,直接身处危险环境中的员工受到伤害。
3)做好这项工作是对自己、家人、同事 、领导、企业、社会负责。
四、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的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3、对危险源的现实认识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 范围,危险源存在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峨 胜集团范围来说,对于存在危险风险的子公司 (如矿山、运输、水泥等公司)中具体的一个 下属单位(如石膏矿;车队;水泥厂)就是一 个集团的危险源;而从一个生产系统来说,可 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从一个车间 系统来看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从岗位来 看,每一个不安全因素,就是一个危险源。因 此,认识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 行。
二、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的定义 按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安监总局 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 定》给出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 患)的定义是: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 缺陷。
1、危险源辨识的任务: 是把危险源找出来,目的是针对危险源进行
安全监控,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逐步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2、危险源辨识的实质: 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统认识的 过程。为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六、危险源按事故类型的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 方式等,将20类危险因素的危险源分为:
和能量载体。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 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及相关用能机电设备)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 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 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5、人的言、行形成的危险源: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 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设 备机台、设备、各类挡板、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2、危险源的实质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 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 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 的地方。
如:起重设备:钢丝绳可能断绳会造成物体打
击伤人;手持电动工具:外壳绝缘可能损坏引发 触电伤人;高温生料或熟料溢出窑系统能灼烫伤 人;粉体物料能掩埋伤人;特种作业人员:未进 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规章操作导致事故伤人…
4、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一般认为有法定的和企业安全管理需要自定的。
5、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有其标准定义和法定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9)取代原《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将“重大危险源”修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定义由“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 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 的单元”改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取消 了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原为危险物质),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如 :乙炔(氢气)临界量为1吨,超过之后就属于重大危 险源。
2)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伤害的危险源
各类交通事故(行走;非机动车;机动车); 生活中接触的各类锋利的刀具、使用时人的精 力不集中(厨房;家庭维修;剪刀); 管道煤气或液化气、用完后忘记关闭气阀; 地板有水未及时处理、行走时不注意摔倒; 孩子上学经过红绿灯、家长未嘱咐或孩子自制 力差等等。
三、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
二、峨胜水泥员工孙贵银被高温生料灼烫致 一级伤残---双眼失明。
事故经过: 2008年5月,孙在处理预热器堵塞过程中, 下料管内喷出的高温物料直接喷入其双眼致失明 事故原因: 1、违规操作,正面清堵(预热器清堵危险源之
一)
2、未穿戴好预热器清堵个人防护用品(之二
)
3、高温物料对操作人员能造成严重灼烫(之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 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 如: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于重大危险源 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 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 率大于等于14 MW。
三)
4、清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堵处内部产生正压导致喷料(之
四)
三、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
两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一、直接原因: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间接原因: 管理缺陷(也是人的原因) 根本原因的最直接反映是危险源的存在。危险
源形成事故隐患,引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