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设计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设计

说明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教案讲课人:周玉霞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

(2)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答题规范和技巧。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典型例题的答案(4)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2、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能品析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___学生说(昨天所讲说明文知识点)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即说明中心,是指被说明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独特之处3、说明方法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

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辅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5、说明结构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6、说明语言 : :准确性和严密性二、常见考点___老师讲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7、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三、答题模式及典例分析___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A、答题模式:文段介绍了_____的 ____.B、例题分析: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介绍了微藻以下四个特征: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能合成大量油脂(二)说明方法及作用A、答题模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

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_______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_______。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B、例题分析: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三)说明顺序A、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读者清晰理解。

B、例题分析: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

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

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答:使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对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读者清晰理解。

(四)说明文语言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A、答题模式:(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B、例题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可否删除?答:不可以。

用上“几乎”既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又考虑到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2、加点词语有何作用:A、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特征\事理B、例题分析: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答:“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A、答题模式:(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B、例题分析: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不可以。

“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

与实际不符合。

四、中考例题学生课堂练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显著的成果。

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

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按说明文对象来讲,上文属于_________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2)、上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的顺序。

(3)、上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巩固练习,检测提升家庭作业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