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假如a>b>c,回答下面小题。
(1)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A. 山脊、山谷B. 山谷、山脊C. 山脊、山脊D. 山谷、山谷(2)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海拔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A. 陆地、陆地B. 海洋、陆地C. 陆地、海洋D. 海洋、海洋【答案】(1)A(2)B【解析】【分析】(1)若图中的曲线表示等高线且a>b>c,甲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高的地方凸向海拔低的地方,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是山谷。
(2)若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且a>b>c,据此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因为北半球越往南,距赤道越近,气温越高。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由温度高的地方凸向温度低的地方,因此甲处气温较高;乙处等温线由温度低的地方凸向温度高的地方,因此乙处气温较低。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季海洋的气温要高于陆地,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故答案为:(1)A;(2)B;【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等温线图判读,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洋相反。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纬度因素C. 海阳因素D. 人为因素【答案】 A【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
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①-甲② -乙③ -丙B. ①-甲② -丙③ -乙C. ①-乙② -甲③ -丙D. ①-丙② -乙③ -甲(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A. 西南风,寒冷干燥B. 西南风,温暖湿润C. 东北风,寒冷干燥D. 东北风,温暖湿润(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B. 乙地有阳光沙滩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答案】(1)B(2)B(3)B【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得,左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是西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读图可得,甲位于德国,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故A错误;乙位于意大利,有阳光沙滩的景观,故B正确;丙不是阿尔卑斯山,故C错误;甲、乙和丙无峡湾风光,峡湾风光位于挪威,故D错误。
【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 —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者,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气温在5℃以下者,为寒带气候类型。
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4.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冬冷夏热B. 乙地夏季炎热干燥C. 丙地冬季温和多雨D. 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2)导致甲地气候与丁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类活动【答案】(1)B(2)B【解析】【分析】(1)A.甲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不符合题意;B.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符合题意;C.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不符合题意;D.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不符合题意;(2)影响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海陆分布,甲地更靠近大西洋。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甲地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且气温和降水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地形地势差异,纬度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5.下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A. 8℃B. 17℃C. 23℃D. 34℃(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A. 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B. 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C. 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D. 沿海降水多于内陆【答案】(1)D(2)C【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白天砂石温度应该高于水温(23℃),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选D。
(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选项A错误。
选项B是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海陆位置无关,选项D与该模拟实验内容无关。
选项C正确。
【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为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读图,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A. 全年高温多雨B.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 冬季寒冷干燥D. 全年炎热干燥【答案】 B【解析】【分析】解: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该气候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尤其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故称为地中海气候。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7.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4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0时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
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
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此刻正是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
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A. 一月B. 七月C. 二月D. 八月【答案】 A【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海洋升温慢,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降温也慢,最低气温出现在二月,南半球相反。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相对于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
7月份时陆地达到最高温度,而此时的海洋温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温,即8月份。
冬季同理,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海洋,先达到最低温。
9.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①②⑤(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
(3)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该区出现梅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