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结构渗漏水修补方案.目录1 编制依据 .................................................................. .. 02 工程概况 .................................................................. .. 02.1工程简介 .................................................................. 02.2设计概况 .................................................................. 02.2地质条件 .................................................................. (1)3 施工工艺技术 .................................................................. (2)3.1渗漏点形式及原因分析 .................................................................. (2)3.2总体修补方案 .................................................................. . (3)3.3针对性修补方案 .................................................................. (3)3.3.1施工缝渗漏水修补方案 .................................................................. . (3)(1)施工缝渗漏水分析 (3)(2)施工缝渗漏水预控措施 (4)(3)施工缝渗漏水修补措施 (4)3.3.2混凝土不密实处渗漏水修补方案 (6)(1)混凝土不密实渗漏水分析 (6)(2)混凝土不密实渗漏水预控措施 (6)(3)混凝土不密实渗漏水修补措施 ..........................................63.3.3结构裂缝渗漏水修补方案 (7)(1)结构裂缝渗漏水分析 (7)(2)结构裂缝渗漏水预控措施 (7)(3)结构裂缝渗漏水修补措施 (7)3.3.4孔洞漏水修补方案 .................................................................. (9)(1)孔洞漏水分析 .................................................................. . (9)(2)孔洞漏水预控措施 (9)(3)孔洞漏水修补措施 (9)4 资源配置计划 .................................................................. . (10)4.1劳动力配置计划 .................................................................. . (10)4.2材料配置计划 .................................................................. .. (11)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 (11)5.1组织保证 .................................................................. . (11)5.2技术保证 .................................................................. . (12)6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 .. (13)6.1质量保证措施 .................................................................. .. (13)6.2文明施工措施 .................................................................. .. (13)编制依据1(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T212-2010)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3)本工程结构设计图纸)(4 本工程结构防水设计图纸)(5工程概况2工程简介2.1…………2.2设计概况…………主体结构设计尺寸如下表: 2.2-1 主体结构设计尺寸表序部尺/mm范备800全1顶400全2中31000端头底4900标准端头5800负二标准6600 侧墙 7 700 端头井负一层标准段 8 500× 1200 端头井9 KZ1 800 中柱×10 KZ2 7001100 标准段7760 端头井 11 负二层层高 6160 标准段1213 负一层4850 全部主体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全包防水方式,底板、侧墙防水层采用1.5mm 厚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顶板防水层采用2.5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外0围施工缝处采用300mm宽3mm厚止水钢板+预埋注浆管的防水方式,中板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的防水方式。
2.2地质条件(1)地质情况根据探勘孔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学性质,结合周○○○○6等4:51、、4、边构筑物详勘地质资料,车站深度范围内主要土层为个大层,细化为多个亚层。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灰杂色,湿,松散,含较多块石、砖块及砼块等建筑垃圾,11块径分布不等,最大超过50cm,多见块石或混凝土桩头。
物理性质不均,土质成份差异大。
○素填土:路基段为碎块石混黏性土为主,下部为粘性土夹粉土为主。
12○淤填土或塘泥:褐灰、灰黑色,湿,极松软状,含较多腐植质及植物31根系,局部夹少量碎石、块石,充填成份为黏性土。
塘淤泥:深灰,饱和,主要成份为淤泥夹杂多量腐植质及螺壳、朽木等。
○黏质粉土:灰黄、灰色,饱和,稍密,含少量氧化铁、云母碎屑,局12部夹黏性土,摇震反应中等,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韧性低。
○“硬含氧化铁质及有机质,俗称2粉质黏土:浅黄灰~灰黄色,软可塑,2壳层”。
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多量有机质斑点,局部为淤泥,41高灵敏度。
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或鳞片状,见有腐殖质和炭化物。
24夹较多薄层粉土,粉土厚度0.5~1.0cm,无摇振反应,切面略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局部青灰色,硬可塑状,含少量云母碎屑,15局部夹少量粉土薄层。
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层面高程为-0.12~0.97m,层厚为1.60~2.30m。
○粉质黏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可塑,薄层状,层间夹粉土薄层,25单层厚度0.2~5mm,局部粉土含量稍高,呈砂质粉土状。
无摇振反应,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砂质粉土:黄灰色,稍密,湿,略具层理,见氧化斑点,刀切见黏性35土条纹,局部为黏质粉土,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
1○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见有腐殖质和炭化物。
刀切16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局部为软塑的粉质黏土。
(2)水文情况○潜水1场地潜水主要赋存于浅(中)部填土层、粉土、黏性土及淤泥质土层中。
稳定水位埋深为地面下1.40~4.30m,场地潜水与河流地表水呈水力互补的状态。
○承压水2场地承压水主要分布于下部的(12)1粉细砂和(14)3圆砾中,此层承压水水头埋深在地面下4.5~5.1m,相当于85国家高程为0.40m左右。
○基岩裂隙水3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底部(23)泥质粉砂岩和砾岩中,裂隙少量发育,多为风化泥质、钙质胶结或充填,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对本工程影响小。
3 施工工艺技术3.1渗漏点形式及原因分析(1)渗漏点形式施工前,清洗漏水、裂缝处的水污痕或结晶污垢,找准裂缝位置及裂缝大小为下道工序做准备。
依据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结构渗漏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点渗:多出现在侧墙有蜂窝麻面、结构预埋件的部位,有湿斑,点位置有白色盐渣;2、面渗:多出现在侧墙施工缝部位,有蜂窝、麻面的部位,有明显湿斑,严重者有渗水现象;3、线渗:这种现象较多,主要出现在底板腋角处、侧墙跨中处、结构施工缝的位置,且以侧墙的竖向裂缝较为集中,大都有明显的线渗水,部分有水流,大面积有白色、暗黄色盐渍。
(2)渗漏的原因分析1、蜂窝麻面漏水现象:蜂窝麻面的形成直接与混凝土施工有关。
主要原因是在施工时漏振或者振动时间不足而发生的,尤其是冷缝处,这种蜂窝麻面在混凝土结构中有的是独立一片存在,有的则呈连贯性。
所以,在发生渗漏时表2现为成片渗漏或成股漏水的现象。
2、混凝土接缝渗漏水现象:在原有的混凝土结构物上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原来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凿毛后未清理干净,就在原混凝土基础上浇灌新混凝土,或止水带的安装不牢固、破裂,造成振捣时止水带移位,或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漏捣或捣固不密实,造成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存在漏水孔洞。
这样就会造成新旧混凝土的接缝之间形成一道渗漏的缝隙。
3、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渗漏水现象: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墙板上容易产生,它的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一般在3~5m一道。
该种裂缝是混凝土的自应力引起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混凝土的膨胀应力开始消失而此时的混凝土开始产生收缩。
这种收缩是均匀的收缩,所以在此种条件下,混凝土墙板的裂缝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
4、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存在空隙,且围护结构存在渗漏点,使得基坑外围地下水流入基坑内侧,并对主体结构附加一定的水压力。
3.2总体修补方案结构堵漏时间要求:注浆堵漏施工进度根据主体结构和地下水恢复稳定的实际情况,分两阶段进行:先对地下水未恢复前所有渗漏水处进行一次全面注浆堵漏处理;然后待顶板回填覆土、封闭降水井且地下水恢复稳定状态后,再对结构重新检查一遍并对渗漏水处彻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