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
振动光纤监测设备
(暂行)
编制大纲
2015年2月
前言
本暂行技术条件是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标准框架下的一部分,用于规范在高速铁路上使用的振动光纤监测设备。
本暂行技术条件对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适用范围,规范及标准引用,术语,设备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运行环境,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进行了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
本暂行技术条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及标准引用 (1)
3术语 (1)
3.1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振动光纤监测设备 1
3.2感应光纤 (2)
3.3光接入单元 (2)
3.4光处理终端 (2)
3.5入侵报警响应时间 (2)
3.6断纤报警响应时间 (2)
4设备构成 (2)
5功能要求 (2)
5.1入侵报警 (2)
5.2断纤报警 (2)
5.3支持远程布撤防 (3)
5.4设备状态自检 (3)
6性能要求 (3)
6.1实时性要求 (3)
6.1.1入侵报警响应时间 (3)
6.1.2断纤报警响应时间 (3)
6.2定位精度要求 (3)
6.3可靠性要求 (3)
6.4可用性要求 (3)
6.4.1抗风干扰 (4)
6.4.2抗雨干扰 (4)
6.4.3抗雪干扰 (4)
6.5可维修性要求 (4)
6.6安全性要求 (4)
6.7外壳防护等级要求 (4)
6.8接口要求 (4)
7运行环境 (4)
7.1电源要求 (4)
7.2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性要求 (5)
7.3环境条件要求 (5)
8试验方法 (5)
8.1功能试验 (5)
8.1.1入侵报警 (5)
8.1.2断纤报警 (5)
8.1.3支持远程布撤防 (5)
8.1.4设备状态自检 (5)
8.2性能试验 (5)
8.2.1实时性试验 (5)
8.2.2定位精度试验 (6)
8.2.3可靠性试验 (6)
8.2.4可用性试验 (6)
8.2.5可维护性试验 (6)
8.2.6安全性试验 (6)
8.2.7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6)
8.2.8接口试验 (6)
8.3运行环境试验 (6)
8.3.1电源试验 (6)
8.3.2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性试验 (6)
8.3.3环境条件试验 (6)
9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
9.1标志 (7)
9.2包装 (7)
9.3运输 (7)
9.4贮存 (7)
1适用范围
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振动光纤现场监测设备(以下简称“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营维护。
2规范及标准引用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
3.1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振动光纤监测设备
通过感应光纤对入侵行为所引起的振动信号做出响应,并发出报警信号的设备。
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振动光纤监测设备是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现场监测设备的一种。
3.2感应光纤
用来感应入侵行为所引起的振动信号的光纤。
3.3光接入单元
和感应光纤连接,用来发出和接收光信号并实现光电转换的装置。
3.4光处理终端
通过对光接入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并生成报警信号的装置。
3.5入侵报警响应时间
从感应光纤探测到入侵行为到现场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
3.6断纤报警响应时间
从感应光纤被断开到现场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
4设备构成
振动光纤监测设备至少包括感应光纤、光接入单元和光处理终端。
5功能要求
5.1入侵报警
入侵行为发生时,应能给出入侵报警信号。
5.2断纤报警
当感应光纤被断开时,应能给出断纤报警信号,该信号应区别于入侵报警信号。
5.3支持远程布撤防
能够通过现场监控中心实现对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布防和撤防。
5.4设备状态自检
具备自检功能,能够将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上传给现场监控中心。
6性能要求
6.1实时性要求
6.1.1入侵报警响应时间
为保证发现入侵行为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入侵报警响应时间应≤4秒。
6.1.2断纤报警响应时间
为保证发生感应光纤中断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断纤报警响应时间应≤4秒。
6.2定位精度要求
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定位精度应优于200米。
6.3可靠性要求
振动光纤监测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低于10000h。
6.4可用性要求
在满足高铁行车条件下振动光纤监测设备必须能够正常工作,1个月内误报警数量应小于2条。
6.4.1抗风干扰
在风速小于等于七级的条件下振动光纤监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6.4.2抗雨干扰
在4mm/min的降雨强度下振动光纤监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6.4.3抗雪干扰
在12小时内积雪深度小于10mm的条件下振动光纤监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6.5可维修性要求
振动光纤监测设备设计及安装应考虑便于组件的更换与检修,并能保证维护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
平均故障恢复时间:MTTR≤4h。
6.6安全性要求
(绝缘电阻要求、绝缘电压要求)
6.7外壳防护等级要求
感应光纤应符合GB 4208-2008中IP65的规定,光接入单元和光处理终端应符合GB 4208-2008中IP21的规定,应满足铁标规定。
6.8接口要求
满足《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防侵入)系统接口技术条件(暂行)》的要求。
7运行环境
7.1电源要求
应根据需要设置不间断电源,按持续工作小时配置电池。
7.2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性要求
参见GA/T 368-2001 第6章要求,应满足铁标规定。
7.3环境条件要求
(应满足最新铁标规定)
温度要求:室内设备;室外设备。
湿度要求:室内设备;室外设备。
工作平均气压:
振动要求:室内设备;室外设备。
8检验方法
8.1功能试验
8.1.1入侵报警
设计入侵报警试验,应符合5.1的要求。
8.1.2断纤报警
设计断纤报警试验,应符合5.2的要求。
8.1.3支持远程布撤防
设计远程布撤防试验,应符合5.3的要求.
8.1.4设备状态自检
应符合5.4的要求。
8.2性能试验
8.2.1实时性试验
设计实时性试验,应符合6.1的要求。
8.2.2定位精度试验
设计定位精度试验,应符合6.2的要求。
8.2.3可靠性试验
设计可靠性试验,应符合6.3的要求。
8.2.4可用性试验
设计可靠性试验,应符合6.4的要求。
8.2.5可维护性试验
设计可维护性试验,应符合6.5的要求。
8.2.6安全性试验
设计安全性试验,应符合6.6的要求。
8.2.7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GB 4208-2008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7的要求。
8.2.8接口试验
设计接口试验,应符合6.8的要求。
8.3运行环境试验
8.3.1电源试验
设计电源试验,应符合7.1的要求。
8.3.2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性试验
设计防雷、和接地及电磁兼容性试验,应符合7.2的要求。
8.3.3环境条件试验
设计环境条件试验,应符合7.3的要求。
9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9.1标志
产品明显处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产品标志:制造厂商名称或注册商标;产品名称和型号;产品序列号或批号;制造日期。
9.2包装
产品应使用适合长途运输的材料做包装,包装箱内应有防潮、防震措施。
包装箱中应有随带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
9.3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可用常规工具运输,运输过程应避免剧烈振动、雨雪淋袭、太阳久晒、接触腐蚀性气体及机械损伤。
9.4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通风、干燥、无酸碱及腐蚀气体的环境中,周围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强磁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