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层”的难与盼——乡镇、街道党政办调研报告乡镇、街道是党和国家政权体系最基础的环节,处在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线”和国家行政治理的“前沿”,是中央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环节的工作做得怎样,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乡镇、街道党政办在这个“最后一公里”中,处于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在乡镇、街道所属的各个机构之中,党政办是综合性的辅助机构(其他机构是单一性的职能机构),处在核心、枢纽与窗口的位置,是机关的运转中心、参谋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
人们常常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乡镇、街道的工作,那么也可以说,党政办就是这根针的“针鼻儿”。
与其工作的重要性相比,乡镇、街道党政办得到的关注却很少。
如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但输入与乡镇、街道党政办有关的关键词,能够搜索到的有用信息却少得可怜。
这种出乎意料的反差是我们下定决心开展此次调研的重要动因。
另一个动因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调研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力求信息的系统、准确和深刻。
尽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在静下心来撰写报告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庆幸此次调研收获巨大,另一方面也深感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重要的、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
这自然是《秘书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也真心期待领导、专家和更多有识之士,共同耕耘“最基层”秘书工作这块沃土。
给乡镇、街道党政办“画个像”乡镇、街道党政办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除县(市、区)一级外,更高层级办公厅(室)的同志们亲眼见过的恐怕并不多。
这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基本情况。
(一)办公条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我们走访过的十余个乡镇、街道党政办,其“外表”虽各不相同,但也有很多共性。
一个典型的乡镇、街道党政办是这样的:位于乡镇、街道办公楼的一层,处在人们进楼最容易找到的那个位置;办公室相对比较敞亮,工位比较集中,电话、电脑、传真机在办公桌上整齐摆放,文件柜、资料柜靠墙排列,有的还有里间,安放着简易的单人床供值班休息之用;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未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但在的人都是紧张地忙碌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党政办的办公条件也有很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顺德下辖各乡镇、街道党政办,办公自动化水平非常高,而在陕西商南某镇,则有几个人排队等用一台电脑的情况。
(二)岗位机构设置各具特色、差异较大。
乡镇、街道“党政办”是一个简称,其全称一般叫做“党政综合办公室”,还有的地方叫做“党政人大办公室”(比如顺德)。
规模较小的党政办内部设若干岗位;规模大的则在内部设置若干机构,有的叫“组”,有的叫“股”,也有叫“科”的。
至于内设岗位或机构的名称,则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比如河北固安县固安镇分为行政组、文秘组、社会事务组等三个组;而广东顺德北滘镇则分为秘书股、政策研究股、统计股、行政股、法制股、督办股等六个股。
(三)人员年纪轻、学历高、流动较快。
乡镇、街道党政办的人员多少与乡镇、街道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密切相关,各地差别很大,多的近30个人,比如广东顺德大良街道有28名工作人员,少的就是两三个人,比如我们派人蹲点采访的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目前在岗的仅有两人。
我们在调研涉及的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五省各选一个县(市、区),对有关数据作统计分析,发现乡镇、街道党政办平均人数约为7人;这一群体总的来说比较年轻,30岁以下的占到51%;学历水平比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55%;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男性比女性稍多一些,占到56%;人员流动比较快,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仅占42%;人员身份构成比较复杂,公务员性质的约占22%,事业编制的约占39%,聘用性质的约占31%(详情参见附图1—5)。
人员流动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政办要求“能文能武”,对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反过来使党政办工作人员很容易进入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视野,或在上级组织的各种招考中崭露头角。
正如基层同志所说,“党政办像一个特种兵训练营,能够练就一身好武艺”“这里是培养基层人才的‘黄埔军校’,多数人到各部门都是一把好手”。
(四)职能配置复杂,对应上面数十个部门。
虽然规模上并不大,但乡镇、街道党政办承担的职能却非常繁杂。
就“办公室”范畴的职能而言,主要是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群众服务,包括政务性工作如公文处理、文稿起草、调查研究、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综合协调以及其他机构材料的审核把关等;事务性工作如文件收发、会议服务、公务接待、印章管理、档案管理、机要保密以及机关的考勤、值班、人事、安全、后勤服务等;其他工作比如接待来访群众、包村等,有的还发挥着“人大办”“政协办”的作用。
因为上级党委职能部门在乡镇、街道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腿”(尽管相应的角色是有的,但基本上都是兼职,且多未设置专门机构),党政办实际上还承担着组织、宣传、纪检、统战以及工青妇的大量具体工作。
广东顺德大良街道党政人大办公室主任孙丽丽对我们说:“很多人建议我的名片用纸可以再大一点,因为头衔实在是太多了。
”(五)运行状态紧张有序,需要很强奉献精神。
由于所在的位置和承担的职能,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不管国内的国外的、天上的地下的,其他职能部门不管的都归办公室。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端茶倒水,甚至农民猪丢了都找党政办,什么事都有。
”按照前述范围统计,一个乡镇、街道党政办年均处理文件496份,办理会议88次,起草各类材料157件,报送信息274篇,开展重要课题调研14次,接待来访群众624人次,而党政办平均只有7名工作人员,还肩负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其工作量之大。
在乡镇、街道机关,党政办人员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司空见惯,若遇到重大任务、突发情况就更是忙得“两脚不着地”。
有人笑称,在这里工作“自豪感最强,幸福感最差”。
(六)做事风格务实高效,致力问题最终解决。
调研组一位在上级办公厅工作多年的同志,最初认为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分工、流程、程序不够规范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深入了解后感觉到,这其实是在人人身兼数职、常常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的一种必然现象、一种工作的特点,就像山西清徐县东于镇党委书记郭彬所言:“乡镇、街道是‘没有下级的一级’,很多事情没有退路,只能以问题的快速解决、快速落实为标准,如果事事一板一眼,工作就没法子做了。
”也有同志说,这里“像个大杂烩,一切安排都是方向性的,材料文通字顺就行,会议开起来了就成,事情办好了就完,不可能那么讲规矩、讲程序。
当然了,必要的底线是一定要有的”。
(七)接触群众直接频繁,更加了解基层情况。
在县(市、区)级以上党政办公厅(室),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群众的机会较少。
而在乡镇、街道党政办,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这里离群众的“物理距离”很近,“走路或者蹬着自行车就到厂矿社区、田间地头了”。
其次,由于负责印章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就有了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机会。
也因为处在办公楼中最容易找到的地方,来访的群众首先找的往往就是党政办。
再次,很多重要工作也需要直接与群众接触,比如包村工作,有些党政办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要到村里去个两三天。
正因为如此,与上级党政办公厅(室)相比,频繁而直接地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是乡镇、街道党政办一个重要的工作特点。
谈谈乡镇、街道党政办的那些“难”坦率地讲,哪一级的党政机关办公厅(室)工作都不容易做,但无论如何,“最基层”的党政办工作中的难处还是更多一些、更重一些、更深一些。
经过实地走访之后,这种感觉越强烈,也越有一种为他们“诉诉苦”的冲动。
(一)骨干难留。
当被问及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大家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人才问题。
“这些年,省、市公开招考的机会非常多,乡镇新进来的年轻人往往在办公室待不了多久就有各种机会考出去。
我们双峰县三塘铺镇党政办在2011至2012年两年间,共有5名年轻干部相继经公招公选考入更高层级的党政机关。
”“在华容县东山镇,25岁至35岁的党政办人员中形成一个‘不稳定层’,这些同志从事办公室工作5至8年不等,大多有级无职,经济待遇也比业务科室低,不愿待在现有岗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有人在。
”……上述这些情况,在乡镇、街道党政办比较普遍。
新招录的公务员作为年轻高学历的人才,是基层党政机关争抢的“宝贝”。
他们通常会先被放在党政办培养。
不过,要想留住这部分数量非常有限的人才却往往很难——他们或通过招考进入更高级别机关,或被上级机关借调借用,或干脆“跳槽”,最后真正扎下根来的并不多。
为何人才难留?除了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低,辛苦而又清苦之外,最关键的原因恐怕是个人发展空间逼仄。
年轻干部流失过多及流动过快,导致了基层党政办人员结构的不甚合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中坚力量不够稳定。
队伍的“青黄不接”和人才断层,对工作开展的影响不可小视。
(二)心气难顺。
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乡镇、街道党政办存在数量不少的事业编制干部。
如江西贵溪21个乡镇、街道党政办,事业编制干部共76人,占到总人数的46.1%。
受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影响,事业编制干部提拔受到一定限制,部分事业编制干部觉得自己提拔无期、晋升无望,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不少地方的乡镇、街道党政办岗位与编制不符的问题还较为突出。
如,一位县委办主任告诉我们,该县乡镇、街道党政办80%的在岗干部编制并不在办公室,而是在其他办、所或属大学生村官。
这部分人员身兼数职、力不从心,往往是干了办公室工作,疏远了本职业务,工作得不到县上业务部门的认可,加上办公室工作压力大,常常有“两边都是出力不讨好”的感觉。
另外,乡镇、街道党政办还有不少工作人员系聘用人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顺德,聘用人员的人数甚至达到了在岗工作人员的半数以上,他们在政治待遇、薪酬待遇等方面都与在编人员有较大差距,上升通道也非常有限,久之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培训难求。
缺乏业务培训机会几乎是每一个乡镇、街道党政办都强烈呼吁解决的问题。
部分乡镇、街道党政办虽然开展了一些办公室业务培训和“传帮带”学习活动,但系统培训缺乏、培训内容“吃不饱”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有的同志这样描述学习业务的情景:“一般是在文件中找格式、同事中问程序、书本中找理论,常常是‘依样画葫芦’‘摸着石头过河’,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
”据湖南华容县统计,该县76名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中,中文、文秘专业出身的18人,其中半数不懂经济和管理;而学经济和管理的11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熟悉文秘业务;其余则不仅需要学习文秘知识,而且要补经济和管理课。
这样一种知识状态使大家在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而相应的业务培训只是零星开展,没有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