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大教学论读后感读《大教学论》有感上学期上《教育概论》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几本中外教育名著。

而对于一个对看到文字就反感的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我还是坚持看了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本教育名著。

虽然看的时候是囫囵吞枣的看的,不过看了以后还是有许多让我映象深刻的地方。

不过,如果我理解错误的话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不好,水平有限了。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一步教育作品。

此书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是教育学行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想讲一下的是夸美纽斯。

他是一位捷克人,出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他生活的年代刚好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时代,因此社会背景比较复杂。

俗话说“实事造英雄”也许就是这个的最好体现。

他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一次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

他热爱儿童而且热爱教育。

他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学理论上,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夸美纽斯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

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因此他又被称为是“现代教育之父”。

他一生著作很多,不过,主要教育学说还是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中。

该书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现在讲述的是《大教学论》。

此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的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著作。

正如作者在开篇所写的“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叫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西方人对《大教学论》的评价相当的高。

他们说:“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驾驭的科学”。

因此,《大教学论》号称“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上学期的阅读,便让我有对此书产生了兴趣。

该书论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适应自然的原则始终贯穿于整本著作中。

全书共三十三章,我个人认为第一章到第七章讲述的是:人的来由以及人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讲述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行,学校教育改良的必要行以及怎样改良。

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主要讲述的是:教于学的原则等。

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五章讲述的是:学校的教学方法。

第二十六章到三十章讲述的是:学校的纪律以及语言等。

最后那三章讲述的是大学以及教导。

该书系统的阐述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教育目的,作用,内容和途径等。

读了此书以后我了解到了他对于教育的观点。

他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他认为自然界存在自然规律,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自然界的普片规律。

他的第八章的标题即是“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

他认为现今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改进,需要完善。

因此,他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必要性。

此外,在第七章的时候夸美纽斯对儿童的心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教育工作要如何适应儿童年龄、心理特征提出了不少意见。

他说“人的教育要在适合的时期进行,在适合的时机对人进行教育”。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从人生的青春期开始,也就是说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儿童时期等于春天,(更多文章请关注)青年时期等于夏天,中年时期等于秋天,老年时期等于冬天。

教育就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在每一个时期进行适当的教育。

其次,夸美纽斯又对教于学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与学的原则有: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

此外,还对教学法进行了阐述,系统介绍了教育法有:科学教学法,语言教学法,道德教育的方法,艺术教育法,灌输虞信的方法等。

他主张多种教育方法结合进行教育,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

最后两章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导的问题。

他提出了论教导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提出实施普遍教导的前提。

夸美纽斯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的人,并且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

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于生活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教学原则的规则。

,《大教学论》的写作目的是:寻求一种教育方法,可以使教员少教,使学生多学。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了许多东西。

《大教学论》中阐述的最多的应该还是教育吧。

虽然本书的开始是从“人”讲起,在开篇就提到了“人是造物中最完善、最美好、最崇高的”。

也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学问、德行、虔信是我们人生来就具有的三粒种子。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国的荀子的《性善论》,强调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

不过最让人映象深刻的还是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观点和见解。

读了《大教学论》让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们明白教师职责的所在,就像我们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充当教道德工作,是教育的主体。

我们都知道教学即是:教于学。

而老师即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了教要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

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教育者即是教育人,这让我们想到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是伟大的。

其次《大教学论》让我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执起教育之匙,开启孩子们的心灵,浇灌他们稚嫩的大脑。

让教育发挥最大作用,让他们长大以后为祖国奋斗。

更好的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

通过《大教学论》我们知道了: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

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在读了《大教学论》后终于了解到了这本堪称“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的来由。

它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号!我想,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读《大教学论》是必须的,它会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

第二篇:《大教学论》读后感第三篇:教学论读后感《教学论》读后感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翟广顺主编的《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一书,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探究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在教学内容一章中,作者讲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首先勾画出和设计课堂中师生交往借以展开的内容,没有预设的内容的师生交往只能是一般性交往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开展的活动、要讲授的知识,决定了学生是以专心致志的方式还是心不在焉的方式学习。

因此,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也因此成为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话题。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教育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有这几个:一、从学科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三、从儿童经验和兴趣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依据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庞大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和筛选的过程。

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中,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取舍,绝非仅仅依据上述标准就可以完成,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

第四篇:有效教学论读后感百川汇海,万流归宗——《有效教学论》读后感江冰曾经读过这样一则笑话:“医生走出手术室,郑重地对等在外面的病人家属说:手术很成功,可惜病人死了。

”哑然之余,不禁会联想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上课经历,课件很精彩,教师语言很煽情很唯美,课堂很热闹,气氛很热烈,而学生却并没有真正的收获与提高,这样的课堂,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吗?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经历过学生时代,每当我们回忆自己的课堂体验,往往会想到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他的课;某某老师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听。

而这些回忆归往往归结于一点,即他们的教学行为吸引着我们,他们总是善于采用多种教学行为,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看来,奥秘正在于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研读《有效教学论》,反观自我,发现了自身教学行为上存在的缺陷、不足及亟待改进的地方!也明确了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

总所周知,在教学准备之后,教师就要进入课堂实施教学,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主要教学行为。

而这些教学行为是我们在课堂上直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而采取的专业行为。

是“可预设、可分解、可培训的专业技能,它的目的在于确保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下去,”即《有效教学论》所说的讲述、板书、声像显示、动作示范、问答、讨论、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及探究学习指导“九大”行为。

如果说教学行为是种一体化的行为,则是由这九个行为的有机构成,其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

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行为的功能、表现,影响因素及运用策略。

细读之下,颇值得玩味,也受益颇深。

单以讲述为例,音量是其主要的考量对象,教师音量高低及对学生的适切性,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语流速度过快,超过学生短时信息加工极限,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感、压力感,反之,速度过慢,教师教学节奏变缓,教师单位时间内讲述内容就会减少,切易导致学生昏昏欲睡,从而讲述的效果大大降低。

讲述应以“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实现其有效性。

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曾听过某些老师上课,声音高亢,语速较快,一节课越到后面声音越高,但反观教室内,学生却越来越懈怠,甚至小声耳语,以至于老师要用力拍击讲台,才能达到提醒的目的,维持秩序继续讲课。

老师课后抱怨学生小话多,其实正对应了《有效教学论》中所说的:“语流速度过快,超过学生短时信息加工极限,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感、压力感。

”刚开始这样的语音语速会让人紧张,但时间过长,学生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分散,小话自然就出来了,而老师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声音一高再高,殊不知,这高亢密集的声音却成了学生小话的“保护伞”,老师的声音掩盖了学生的声音,造成恶性循环。

徒然劳累却收不到成效,同样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读这本《有效教学论》,我觉得这书就像一张认知地图。

教学活动尽管古老,但教学领域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迷宫——一如千奇百怪的世博场馆——还有许多待开发或重新发现的未知领域。

《有效教学论》引领着我们沿着一定的路线在迷宫中穿行!带着自己的经验与体验去旅游,去抵达目的地。

我又觉得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流派,就像一条条奔涌的大河,不管经过什么样的路线,百转千回,终将归入大海——“使我们的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