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PPT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PPT课件
h
12
二.药品上市前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 和局限性
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的意义在 于通过受试药的毒理学试验。确定受试药 的剂量与毒性作用相关性以及药物安全剂 量范围,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靶 组织,以确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观察药 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发展过程 是否可逆,以判定药物毒性的性质,这些 研究结果是预防药品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重 要依据。
h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中国政府、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1999年国药管安40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 为加强上市的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体用 药安全有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 构和职责。
h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第三章:报告程序和要求,第 12条规定国家对 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 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需随时报告,必要时可 以越级报告。第13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的报 告范围。①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 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 良反应。②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 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h
8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做好药 品不良反应监测
1989年我国组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这个机构的设置。为广泛收集本辖区内药 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开展本地区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工作和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h
9
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意义
在谈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意义问题时, 应先了解哪些是固有习惯意识,哪些是偏见。
氨基比林 退热、止痛 粒细胞缺乏
硫代硫酸 治疗类风湿、 肝、肾、骨
钠金
哮喘
髓损害
死亡儿童大 于585人
超过100人
半数人死亡 超过1万人 之多
死亡超过 2082万人
约用药1/3 人
h
14
16种本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要害事件
年代 地区 药物 用途
毒性表现 受害人数
1935 年— 1970年 1937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 பைடு நூலகம்告
h
1
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 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是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 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武器,它与人民大众的 生活水平、生命质量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 关。对已上市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再 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近年来日益受到人 们的关注。
h
13
16种本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要害事 件
年代
地区
药物
用途
毒性表现 受害人数
1890年— 1950年
1900年— 1949年
1930年— 1960年
1922年— 1970年
1940年
欧、美、 甘汞 亚
欧、美 蛋白银
通便、驱虫、 汞中毒 制牙粉
消毒、抗炎 银质沉着症
各国
醋酸铊 头癣(脱发用)铊中毒
各国 各国
1953年
欧、美 二硝基 减肥 酚
美国
黄胺酏 抗菌消炎
含丙二 醇
欧、美 非那西 止痛、退
加
汀
热
1954年 法国
二磺, 治疗疥、
二已基 粉刺
锡
h
白内障
约万人失
明、死亡 9人
二甘醇损 358人中 害肝肾 毒、107
人死亡
肾脏损害 肾病2000
溶血
人、死亡
500人
神经毒性、中毒270
脑炎、失 人、死亡
明
110人 15
第四章:奖励和处罚。
h
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第五章:附则28条规定用语的含义是:
①、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 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 害反应。
②、上市药品,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 批准并发给生产(或试生产)批准文号或进口药 品注册证的药品制剂。
16种本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要害事件
h
2
目前临床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用药现
象。特别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肾上腺皮 质激素品种滥用更是让人担忧。据WHO资 料统计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在美国达41%,澳 大利亚达48%,泰国达91%,我国不合理用
药的发生率从回顾性病例分析得到的数字 约为住院病人19.6—20%,即有20%—25%的
病人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造成了临床上 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
h
7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做好药 品不良反应监测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于80年代。 1983年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起草《药品毒副
反应》的报告制度,属于政府文件。
1984年我国药品管理法颁布,1985年实施, 规定药品管理部门,卫生行政,药品生产 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要经常考 察并组织调查药品的质量、疗效和不良反 应。
10
2. 药品不良反应就是医疗事故的偏见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药品不良反应就等于
医疗事故,是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失误造成的,所 以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之后,医生害怕因医疗事故 承担责任,或隐瞒遮掩,或推向疾病本身,不敢 报告也不想报告,担心自己的威信受到影响,医 院的形象受到破坏(实际上,药品不良反应不是 医疗事故,在描述不良反应概念时)已说明与医 疗事故不同。
③、可疑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 应。
h
6
第五章:附则28条规定用语的含 义是:
④、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使用说明书或 有关文献资料上未收载的不良反应。
⑤、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指从事预防、诊断、 治疗疾病活动并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卫生防疫 站机构和保健机构。
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 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是医疗 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1. 药品不良反应必须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偏见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认识,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一定是药品的质量有问题,无 论医生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第一印 象是由药品不合格所致,把责任推向企业,而生 产企业面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为就是自己的 产品有质量问题,因而不敢正视它。
h
h
11
3. 药品不良反应是个体差异与医疗行为无关的偏 见。
病人到医院看病发生了不良反应,常被认为
是个体差异,如过敏是变态反应,是过敏体质, 是疾病的转归,病人用药后致死、致残是自身的 原因,与医疗行为无关,与药品无连,用不着报 告。还有许多类似的偏见,从而引发了各种各样 的由于认识不一致或处理不当导致的由正常ADR 发展成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