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 教材 P59―60 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 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
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
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
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
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 或者积 ) 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 或者反 ) 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 . 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 .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
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
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
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
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
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
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
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 ; 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
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另外,在
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
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
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
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 ?为什么 ?”引导学生判断两种
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 . 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
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
容易的应用题 .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 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
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
二、探究新知
( 一 )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
( 二 ) 教学例 5( 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例 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 吨水,水费是12.8 元,李奶奶家用了10 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 吨水的多少钱 ?
12.8÷8×10
=1.6×10
=16( 元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习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
例式打好基础了。
】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 )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水的单价一定 .)
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 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 元 .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16 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学生自主完成 )
4、变式练习: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 吨水,水费是 12.8 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19.2 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
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
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
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
( 三 ) 教学例 6( 课件演示例 6 主题图 )
例 6:一批书如果每包20 本,要捆18 包,如果每包30
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 包 )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
( 投影出示 )
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成 __________比例 . 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 __________是相等的 .
3、如果设要捆x 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 12 包 .
4、变式练习
一批书如果每包 20 本,要捆 18 包,如果每捆 15 包,每包多少本 ?
【设计意图:例 6 教学沿用了例 5 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
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
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
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
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
义列出方程 .
四、随堂练习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
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 50 个,需要 4 小时完成,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王师傅 4 小时生产了 200 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__________?
2、食堂买 3 桶油用 780 元,照这样计算,买8 桶油要用多少元 ?( 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 行 . 如果每行站 24 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
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
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 2 小时耕地 1.25 公顷,照这样计算,8 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 张,可以装订 200 本 . 如果每本16 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
3、 P60--- 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
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
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板书设计】
解比例应用题
例5:例6: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总数量一定,每包本书和包数成反比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 元 .解:设要捆x 包
30x=20×18
8 x=12.8×10 x=360÷30
x=16 x=12
答:(略) 答:(略)
【教学后记】: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这节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以旧促新教学理念,设计了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
有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能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通
过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解答比例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