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优化【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一些新型建筑不断涌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阐述了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与优化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创新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与优化
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模式,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与优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与优化,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
1 创新与优化的必然性
1.1 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与优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建筑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但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显著的转变,机制呈现僵化,项目和企业间的责任不明确,关系不清晰,约束不严格等许多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项目的施工管理。
因此,必须通过创新与优化来解决项目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施工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1.2 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与优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回顾历史的发展,站在社会和政治经济的角度上来看,创新是
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创新与发展三者一体化,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战略。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创新,就会使我们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牢记这一历史教训。
在21世纪,建立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施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和品牌效应,坚持走改革、创新与发展一体化道路,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才会使项目施工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西部大开发、交通和能源建设,以及城市建设等,大大开拓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这就意味着市场会被重新瓜分,如果缺乏资本、技术、体制、管理等的优势,将会导致企业无法占有市场份额,从而逐渐被淘汰。
因此,时代的变革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正视世界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加强施工管理的创新与优化。
1.3 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与优化是完善和发展建筑市场的需要
建筑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建筑企业在投标时相互压价、过度竞争、低价中标等,这些都是普遍的现象。
还有业主因为处在买方市场,合同中一些不平等的要求和条件,会导致业主推卸责任,使得承包商处于被动的地位。
监理和设计不能或难以履行责任,时常发生履行错位的现象。
此外,还有地区保护主义严重,建筑行业和地区间的壁垒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问题无法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利益。
因此,建筑企业就必须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与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策
2.1 实现观念上的创新
加强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此外,还要加大投入经费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断加强意识的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来管理企业,也即是立足于市场的需求,充分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企业应当将施工管理创新摆在重要地位,实现观念上的创新,将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并不是要采取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寻找一种能与实际相符合的模式,并不断地发展创新,这种模式就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
创新方案还要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内在要求,要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创新原则来制定创新方案。
2.2 实现组织机构的创新
建筑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以及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施工管理中,将项目作为合同来签订,然后再对其进行管理,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进而产生,并在合同终止后也随之终止。
项目经理部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但其本身却不是企业,不能承担明确的责任。
项目部在施工的过程中,只考虑其局部自身利益,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部门运作联系在一起,从而给企业造成隐患。
项目经理拥有对人、财、物的处置权,以及决策指挥权,但企业对经理缺乏制约作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因此,很难协调企业、项目、职工三者间的利益关系,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创新来解决。
笔者认为应当将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主体和空间的延伸,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投标竞争与市场跟踪,以及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过程出发,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3 体制的创新
对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机制进行创新后,体制创新也要随之开展。
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合同的履约期,项目部已经不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作为企业的分公司,并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第一步就是建立有限责任制,用这种方法来界定项目部和企业各自的责任。
然后是要确立企业法人的财产制度,让项目部拥有边界清楚的财产,并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去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项目部的分公司是由企业兴建的,因此,要充分体现出企业法人的意志,形成来自企业的约束和激励。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做好成本预算与使用计划,并合理地规划资金支出。
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竣工结算时,还要进行成本核算。
3.2 要按时完成建设项目,实现进度管理
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保证施工计划的有效实施。
其次,还要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善于利用施工有利时间。
此外,还要做好技术保障,采用新型的施工工艺。
3.3 要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实现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保证安全生产投资,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另外,还要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检查,设立一套奖惩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解决。
3.4 实现质量管理的优化,努力创造出优质的企业品牌
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施工之前,就要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并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事,真正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
其次,还要严格施工工序,采用新型的科技成果。
要对施工工序进行重点控制,对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由专人负责。
通过科技的进步来实现产品以及施工工艺的更新,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最后,要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在施工的现场管理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明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大鹏.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j].山西建
筑,2007(12).
[2]李胡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探讨[j].天中学
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