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4走进数字地球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4走进数字地球

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一、读书填空1.“数字地球”11、“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通俗地讲就是,用的方法将信息转化为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网络上的流通。

2、1999年11月,召开了。

随着的发展和的普及,“数字地球”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等诸多领域。

3、“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用的手段整体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需要很多学科,如:、、、、、。

4、“数字地球”的主要特点:(1)“数字地球”是性、性和性的统一;(2)“数字地球”可以和;(3)“数字地球”是一种的数据平台;(4)“数字地球”可以提供;(5)“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

2.“数字城市”1、“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利用、、、、、及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和再现城市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和保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数字城市的主要内容:、、。

3、数字城市的建立,对于、和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数字校园”数字校园是利用、对校园内的进行全面的,通过整理加工,是这些能够有序的旋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有面向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共享教育资源。

二、理解提升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构想。

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

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将促成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

据此回答1-5题1、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是()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B、了解股票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服装3、通过网路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4、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5、“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

这意味着()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三、练习巩固1、“数字地球”正式被提出是在()A、1990年B、1997年C、1998年D、2000年2、“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A、空间性B、数字性C、整体性D、上述三者的融合统一3、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数字地球是并列的两大信息系统B、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C、能以数字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信息D、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4、有关数字校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B、建设校园网络需要用网络、通信技术C、数字校园只局限于校园内使用,无法面向社会D、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在家进行电子备课5、阅读虾类材料回答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数据流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检测等。

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定制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能力;农业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解决措施等。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全球效应;面上升;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检测等。

6、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技术的组合。

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甲:用获取矿床露头信息,用分析矿产种类,用确定矿床露头们位置;乙:用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用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用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用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用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参考答案一、读书填空“数字地球”1、虚拟地球数字化地球上数字2、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科技互联网城市建设教育农业交通3、数字化空间位置信息高速公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与RS 、GIS、GPS技术相融合4、(1)空间性数字性整体性(2)迅速充实联网(3)开放式(4)覆盖整个社会层面“数字城市”1、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获取存储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资源环境2、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化城市智能化3、城市发展区域发展日常生活“数字校园”网络通信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校园内社会二、理解提升1、C2、D3、A4、C5、B三、巩固练习1、C2、D3、A4、C5、(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解释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检测等。

6、.①④②GIS与GPS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们位置;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