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商品价格有关的计算题1、例题1:(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O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lO亿元和121亿元D.12l亿元和121亿元例题2:(20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例题3:(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例题4:(2008四川延考卷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
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A.6元B.8元C.10元D.12元例题5:(2008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例题6 :(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 小时,那么,A 在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 B.2 40 20C.4 80 20 D.4 160 40例题7 :(05广东大综合卷第13题).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例题2.(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例题1、(20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国家发行的纸币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
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1-100/200)×100%=50%。
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200/100)-1)×100%=100%。
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例题1: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全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 1.8万亿元B. 2万亿元C. 2.2万亿元D.2.4万亿元例题2.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0.25、100%B.2000、0.5、100%C.2000、2、50%D.2000、0.5、50%例题3: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程度为---,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多少A 28% ,22元B 25% ,20元C 22% ,18元D 25%,18.75元例1.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
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
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
( )A.4万元B.5万元C.6万元D.7万元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例题1:(06文综全国卷Ⅱ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
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500股B.10000股C.8000股D.7500股例题2: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A、10000元B、12000元C、12500元D、15000元例题3:(06文综四川卷24)目前购买股票和债券已成为我国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例4. 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___,总收入为________。
( )A.966元1700元B.1200元966元C.48元1200元D.786元48 元(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A.12元B.1200元C.48元D.4800元(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A.724元B.1650元C.1520元D.881元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分别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所以,经济效益=利润/生产成本例题1:(2008上海政治卷B组33).下表是某年份内两家制造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几组数据比较。
产量(万台)活劳动与物质消耗总量(万元)单位产品平均售价(元)售出产品数(万台)甲企业 1 300 400 0.7乙企业0.6 300 550 0.6注:活劳动与物质消耗总量=总成本企业利润=总收益(平均售价*销售量)-总成本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2)该年份内哪家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解析:总收益=平均售价×销售量甲企业总收益=400×0.7=280乙企业总收益=550×0.6=330.甲、乙两企业的总成本都是300万元,而且,甲企业还有(1-0.7)=0.3万台产品没有销售出去,所以,乙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例题2:(2006高考政治广东卷).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动机之一。
某行业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企业正在对四个兼并方案进行讨论。
从最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看,根据下图,该企业应该A.兼并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同行B.兼并一家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同行C.兼并一家年产量为300万吨的同行D.兼并一家年产量为400万吨的同行解析:从平均成本曲线图可以看出, 该行业生产规模在年产量300万吨时, 平均成本最低. 因此, 答案应选B例题3: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