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动人心的美文(一)

感动人心的美文(一)

感动人心的美文(一)文一:最美的风筝晓蓉师大毕业,我被分到市区一所小学任教。

在我所任教的第一堂劳动技术课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利用平时常见的材料,每人做一个风筝,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

几天后,孩子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

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风筝竟做得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在众多的作业中,一只粗糙的椭圆形的风筝显得分外笨拙。

风筝的周边显然是用旧铁丝拧箍而成,尔后又用废烟盒纸将铁丝包起来;风筝的中间有一个用黑色碎布片做成的圆形东西,并且用绳子穿起来,与外面的铁圈连着,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看着如此不伦不类、令人费解的"四不像",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

"这个东西是哪位同学做的?"我举起"铁圈"问全班同学。

偌大的教室内也随之发出一阵哄笑。

许久,一个身材矮小、穿着朴素的小男孩慢慢站起来。

他的脸憋得通红,局促不安地小声作答:"老师,这……这是我……我做的。

"我望了望花名册,知道他的名字叫丁小光。

"这就是你的作业?"我提高声音质问。

丁小光对我的质问始料不及,有点害怕似的向我解释:"嗯,老师,不光是我自己做的,还有我的爸爸。

他告诉我,虽然他的眼瞎了,但是他的手并不瞎!"什么?他的手并不瞎?我蓦地想起,就在前几天,老校长曾告诉我说,这个班级中有一个特困的孩子,妈妈刚去世,爸爸又是个盲人……顿时,我脸上火辣辣的。

镇定下来后,我柔声问他:"可以告诉老师,你这个风筝叫什么名字吗?""老师,风筝的名字叫'眼睛',它是我和爸爸一起取的。

"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挺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那不正是一个大大的足可以放出光芒的眼睛么?拿着那只大"眼睛",我轻轻地走到丁小光的身边,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其实,老师早就看出了,你们的风筝当中有许多并不是用平时常见的材料做的,有的根本就是直接在商场买的!丁小光同学和他爸爸共同完成的这只风筝才是最美和最好的!"短暂的沉默之后,掌声渐渐响起,继而在教室内慢慢流淌,逐渐淹没了我的声音。

我分明看见,丁小光的双眼噙满了泪水,晶莹而透明。

文二:鸟是树的花朵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③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

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

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

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

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

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

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

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鸸的歌声和舞蹈?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

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人也会的。

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

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

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

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选自《散文》有删改)文三:无法不对你残酷安宁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是同样的年龄。

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

母亲打电话给我:“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决地便拒绝掉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弟弟对我的无情很是不悦,但父母目不识丁,也只能依靠自己。

我能想象出他从小县城到市里坐火车,而后在陌生的火车站连票都不知道去哪儿买的种种艰难,但我只淡淡告诉他一句“鼻子下有嘴”,便挂掉了电话。

他一个人在火车上,不知道厕所,水都不敢喝。

下车后不知道怎么走,被人流裹挟着,竟是连出站口都找不到。

总算是出来后,一路上挤公交车,没听到站名,坐过了站,又返回去。

等到在大学门口看见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出来。

看着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嘴唇干裂,头发蓬松,满脸的汗水,额头上不知在哪儿划破的一道轻微的伤痕,我终于放下心来,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可以一个人闯到北京来。

”临走的时候,我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且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

”一个月后,弟弟打过电话来,求我给他找份兼职。

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是个敏感的男孩,没说什么话,便挂断了。

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过来。

她几乎是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也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一个人在北京,又那么小,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给母亲解释,才能让她相信,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不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贫困只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而且留下无穷的恐惧给飘荡在城市里的我们。

一个星期后,弟弟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

工作不轻松,钱也不算多,但总可以维持他的生活。

我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去赖他饭吃。

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

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言语,吃了很长时间,他才像吐粒沙子似地恨恨吐出一句:“同学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这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

”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曾经被人耻笑,因为丢掉50元钱,我在宿舍里哭了一天,没有人知道那是我一个月的饭费,而我又不愿向人借,可还是抵不住饥饿,我在学校食堂里给人帮忙,没有工资,但总算有饭吃。

你在现实面前,如果不厚起脸皮,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的。

”那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我知道他开始“心疼”钱,亦知道他依然在生我的气。

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生,他在这短短的半年里,卖过杂志、做过校对、当过家教、刷过盘子。

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

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没有残酷,便没有勇气,这是生活教会我的,而我,只是顺手转交给了刚刚成人的弟弟。

文四:雪中的卓玛(纪实散文)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采访归来,驱车赶往西宁。

天上飘舞着纷纷乱乱的雪花,把青藏高原上的大山们都染白了。

路途遥远,曲曲弯弯,原本16个小时的行程,遇上这样的冰雪天气,真是难卜难料啊。

汽车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爬行着。

刚刚走出几公里,我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停下车,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

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篷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

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是父母,抑或是她自己的主意?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残重。

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想到这里,我不免揪心起来。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

地震之后,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

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若非,在这海拔4000多米的遥远的冰天雪地里,他们的生存和生命,真是难以设想呢。

我又想,她会不会是一个无人照顾的孤儿呢?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啊,虽然还不够富裕,虽然还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也正因为人口众多,我们从来都不孤单,从来都不缺少相互的关爱。

特别是灾难来临的时候,这种热辣辣的感情便会像潮水一样拥围着你,就像现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深情问候和沉甸甸的捐赠把这个偏僻的狭窄的山沟挤得满满的,怎么可能疏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呢?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

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而且,她还抱着这个纸板,这上面的汉字肯定是请人代写的。

那么,她的身后肯定也不是一个人了。

孩子,你放心吧,有什么天大的困难,这个国家定然会帮你担承起来。

想到这里,我的心底释然了。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

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

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

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但现在看来,她的境遇决不会像我想象的那么孤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