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调查报告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调查
----鲁东大学东校区女生为例
鲁东大学王金路张丽琼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女大学生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

其原因有: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女大学生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女大学生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较大程度影响着当代女大学生。

部分女大学生更是放弃参加各种招聘会,纷纷投入了婚介所的怀抱, 甚至有的参加电视相亲活动。

她们前脚刚刚迈出校门, 后脚就急于迈进婚姻的“围城”。

她们一手高举毕业证, 一手又捧着结婚。

社会赋予这群不找工作找老公的女大学生们一个新名字---“急婚族”。

不少女大学生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 找个好工作还是嫁个好老公成了摆在大学女
生面前的新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择偶观应认真分析,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偶观、道德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择偶问题的现状,使得我们科学客观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时间在鲁东大学开展了此次《大学生择偶观调研》,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为大学生的恋爱和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鲁东大学东校区大一到大三100名女学生
2、调查方式: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调查
3、抽样方法:将本次调查群体分层随机抽取,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测试设计16道题目,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择偶对象的家庭背景、人品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选择意向进行调查。

调查时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

发放100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答卷回收率90%。

其中大一女生15人,大二女生25人,大三女生50人,进入宿舍派发调查问卷,并随即回收问卷
4、调查时间:2013年6月10日-------2013年6月12日
5、调查地点:鲁东大学东校区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90%的大学生都认为自由恋爱是择偶最好的方式,也有10%的学生选择了“亲戚朋友介绍”这一选项,其他的别无选择,这正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对于非常喜欢的一个人,“主动接近,循序渐进慢慢培养感情”这一选项有64%的人选,占了大数,其余各选项分别都有学生选择。

就对对方的学历要求这一选项,有50%选择要求同等学历,24%的分别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也有26%的学生表示对方学历要比自己高。

60%的学生在择偶时会选择对方的性格和自己互补,16%的学生选择了相似,也有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58%的学生觉得个人性格对本人的择偶观影响最大,这种因素占了大多数,品味这一项占了16%,还有传统观念和父母教导各占14%,接下来就是生活方式和学校教育。

在择偶观中,72%的人将人品放在择偶标准中的第一位,56%的人选择性格,后面依次是外貌,个人能力、健康状况,行为举止和相同的志趣。

四、总结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的特点
1、当代女大学生在择偶时自主性显著提高女大学生择偶的自主性较强;当代大
学生中以“80后、90后”为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择偶一事大部分女大学生不再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择偶的自主性(即自由恋爱)。

2、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是择偶第一要素,表明女大学生对婚姻基础层次要求较
高;在择偶上,女大学生不再像传统的婚姻观念那样注重对方的家世、门第、出身,也不只是单纯地看对方的经济收入,看重的是两人之间是否有爱情;
3、物质是影响女大学生择偶观的一个因素,其婚姻基础观偏向于“混合型”;
尽管女大学生把情感因素放在第一位,但是,女大学生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也追求金钱,物质因素在女大学生婚恋中亦占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女大学生择偶观告诉我们综合以上调查,可以得到一些更具代表
性的结论,可反映出女大学生总体的择偶观。

从女大学生择偶观推知一些女生的恋爱心理:
1.女生相信感觉,相信爱情。

2.女生最想要的是男性最大程度的关怀,需要男性专一、体贴。

她们更重视男
性的内在面。

3.女生很注重生活,他们希望生活能够有条理且充满快乐,希望有人化解不快。

4.女生不是为了家庭或是社会地位而恋爱,她们追求的是真正自已一生的幸
福。

同时,这也给男生们很多启示。

对于男性,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素质品质。

高素质的男性会更体谅和关心女性,不会为了小事而激化矛盾,让恋爱处于更和谐的生活当中。

其次,一个高素质的男性更具内涵和风度,无论何时,他们都能让女生处于爱慕。

而且这样的男性极少会出轨,这是无数女生最欣赏的。

在生活习惯上,男性在做好自己的时候尽可能满足女方的喜好。

女人无论年龄多少,都是需要被疼爱的,这样她们才会感到体贴,感到爱的实质。

倘若一个男生如果真的爱一个女生,那就不要为了长相,金钱,家庭背景而苦恼。

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固然好,但很多事不能强求。

现代的女生多是开明的,因为她们对精神的要求远高于物质,只要是真心的,那还有什么可以厚非呢?
(三)征确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恋爱心理辅导机制和措施。

根据学生实际的恋爱心理健康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恋爱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其次,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给学生的恋爱进行全程指导,它包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最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消除学生的孤独感。

满足其情感要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丰富多彩
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要大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

三、学校教育有必要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择偶观(婚恋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彩平说:“大学生的婚恋指导应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普及性指导,即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婚恋常识、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恋爱观,甚至包括与婚恋对象独立交往的礼节、安全与健康教育等。

这些内容的教育,学校可以开课或者以定期讲座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恋爱观是人们关于爱情和恋爱的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在恋爱方面的表现。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身处校园,女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努力构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氛围,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健康的电影电视、进步的书籍杂志等形式,对她们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使女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二)把婚恋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纳入课程体系要把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提高到人才培养的高度,开设相应的课程。

如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就开设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人格、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婚恋观和行为(恋爱、婚前关系、性知识、性伦理、生育知识)等多个专题的教学,均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重塑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要向女大学生灌输婚恋的社会性理论,培养婚恋的社会责任感,让她们明白恋爱不仅仅是两个人感情上的事情,还会牵涉到两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也会牵涉到双方的家庭,这就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产生社会责任。

同时恋爱关系的建立,必须出于男女双方共同的感情和意愿,只有真诚的互爱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恋爱关系。

但恋爱毕竟不是婚姻,还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性,本着恋爱自由的原则,任何一方都应当允许对方中断恋爱关系并重新做出选择。

要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性”,爱情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物属性就是以“性爱”为基础,这在感情生活中不是肮脏、龌龊的东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爱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爱。

但爱情同样具有社会属性,是有思想、有理智成分的,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

“没有赤裸裸的性,也没有赤裸裸的爱”[6],当代女大学生必须建立性与爱
结语
爱情永远是男女大学生心中美好的天堂,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爱情。

如果你已经拥有爱情,请你珍惜,请你享受;如果你还在追寻爱情,请提高你自己,丰富你自己,愿你尽快找到你的他(她)。

相信,恋爱会是你一生中的最美。

相关主题